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发小接孩子,我们结伴而行。
到了人少的地方,她对孩子说:“你数学老师给我发微信了。”作为一线老师,我明白这句话的深层意思。但仍打趣道:“一定是表扬吧!”朋友慢悠悠地说:“老师表扬时不发微信。”孩子一听立马激动了:“数学老师从来没表扬过我,即使我数学考第一。她对我有意见,总是针对我,老说我......”我赶忙给她掏心:“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呀?老师是希望你改掉那些低级的毛病,对你的要求相对高一些,期望你更优秀”。孩子没有回应,脸上似乎带着怒气和怨气。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孩子看问题都这么偏激,但是仍恐惧地从管中窥到了豹。所以,孩子,我再一次把心掏给你看:
在众多形容老师的词中,我最喜欢“园丁”两字,它不用为了谁燃烧、牺牲,它不悲苦。我理解的园丁就是“剪刀手”,帮成长的小树减去多余的枝杈,修出理想的轮廓.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不留痕迹,让批评变成甜的,让成长变成迫不及待的。但在修剪的某一个关键时刻,你一定会感到疼,这是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一点也许悟性高的你能从弱小的生命“破茧成蝶”的故事中明白,理解老师“威逼利诱”的深情。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当老师用“陪着蜗牛散步”的耐心、细心和慧心对待你时,你能换位接受老师的偶尔不完美吗?当你偏离方向或偷懒时,那敲在壳上的棍子还是找茬和体罚吗?
如果到了15岁的年纪,你仍然理解不了这一层,我很悲哀!
巧合的是,很多年以前,我也曾经是一只被敲过壳的蜗牛,当时14岁。
数学老师让我拿着错题本挨桌让同学“欣赏”时,我“恨”的堤坝瞬间崩溃,以至于后来休学,复读,轻度抑郁,我把所有的不顺归结于那次羞辱。
第二年,我听说他骑自行车从桥上摔下,可能会瘫痪,学校发动学生为他筹款。我随大伙捐了钱,但心里没有一丝同情,只有恶毒的幸灾乐祸。
几年后,我考上了师范学校。但心里不痛快,这不是我从小的理想,我是要去首都上大学的呀!
不管我情不情愿,只能这样,我还无力改变命运。我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如果我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一定不做那样的老师!
又过了几年,我顺利地工作了,却听说他走了,我泪滂沱,哭肿了眼睛:这么多年来,我只管恨了,从来不找自己的原因,是我自己执拗,格局小又脆弱,懒惰不努力导致种种不如意,怎么能怪别人?
我为自己的无知浅薄羞愧至今,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任志明老师,让我替你走余下的路。
原来,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