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实验室项目需要使用Docker镜像部署安装tensorflow,为理解其原理,学习了Dockerfile指令相关知识。这里对学习笔记进行整理记录。
1.什么是Dockerfile
使用Docker容器之前要先有镜像,既可以通过Docker pull从官方远程仓库下载他人创建并上传的镜像,也可以自定义镜像。Dockerfile就是用来自定义镜像的描述性文件。编写好Dockerfile后,通过Dokcer bulid命令便可将其创建为一个镜像。
2.Dockerfile基本结构
Dokcerfile文件由一行行命令组成,通常一个Dokcerfile文件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指定基础镜像、指定维护者信息、指定对镜像执行的命令,以及指定容器启动时执行的命令。
3.Dockerfile指令
注释:Dockerfile支持以#开头的注释语句。
FROM:用于指定基础镜像,必须在其他指令出现之前指定。比如FROM ubuntu 指定了ubuntu镜像为基础镜像。除了可以指定官方远程仓库中的镜像,也可以指定位于本地仓库中的镜像。
MAINTAINER:指定该Dockerfile的维护者信息。
RUN:用于对当前镜像执行命令。(主要用于安装软件,所指定的命令必须被基础镜像所支持)可选的格式有RUN<command>和RUN [“executable”, “param1”,“param2”]。前者指定的命令会默认在shell终端中运行,后者可以比较灵活地指定在其他终端上运行命令。每条指令会在当前镜像基础上,覆盖新的一层。当命令较长时可以使用“\”来换行。
CMD:指定容器启动时执行的命令。若用户启动容器时已经指定用来运行的命令,则会覆盖掉CMD指定的命令。另外,如果在Dockerfile中通过CMD指定了多条命令,只有最后一条命令会被执行。
EXPOSE:指定Docker容器对外暴露的端口。比如EXPOSE 80命令表示该Docker容器对外暴露80端口。在运行容器时,可以通过-P参数来为该端口绑定一个随机分配的外部主机端口,也可以通过-p参数来具体指定一个外部主机端口与之绑定。当Docker内部端口与外部主机端口绑定后,便可通过该外部主机端口访问Docker内部的服务。
ENV:指定环境变量。格式为ENV<key><value>,指定的环境变量会被后续RUN指令使用。
ADD:格式为ADD<src><dest>,该指令表示将复制指定的<src>到容器中的<dest>。其中<src>可以是Dockerfile所在目录的一个相对路径(文件或目录);也可以是一个URL;或者是一个tar文件(自动解压为目录)。
COPY:格式为格式为COPY<src><dest>,与ADD指令相比,这里的<src>只能是Dokcerfile所在目录的相对路径(文件或目录)。
ENTRYPOINT:和CMD指令一样,指定容器启动后执行的命令。唯一的不同是这里指定的命令不会被docker run提供的参数覆盖?
VOLUME:格式为VOLUME [“/data”],该指令为容器创建一个数据卷,可被从本地主机目录或文件挂载,也可将该容器作为数据卷容器,直接被其他容器挂载,从而实现两个容器之间的数据共享。
USER:格式为USER daemon,该指令指定运行容器时的用户名或UID,后续的RUN指令也会使用指定用户。
WORKDIR:格式为WORKDIR /path/to/workdir,该指令为后续的RUN、CMD、ENTRYPOINT指令配置工作目录。可以连续使用多个WORKDIR指令,后续命令如果参数是相对路径,则会基于之前命令指定的路径。
ONBUILD:格式为ONBUILD [INSTRUCTION]。当另外一个镜像以当前镜像为基础镜像编写Dockerfile文件,并创建新镜像时,该指令指定的命令会运行。
4.创建镜像
编写完成Dockerfile文件后,可以使用dokcer build命令将该Dockerfile文件创建为镜像。基本格式为docker build [选项] 路径。
5.Dockerfile技巧
1.合并命令
Dockerfile 中的每一个命令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layer,而一个容器能够拥有的最多 layer 数是有限制的。所以应该在权衡可读性的基础上,尽量将逻辑上连贯的命令进行合并。比如可以将EXPOSE 80 和 EXPOSE 8080两句命令合并为EXPOSE 80 8080,或者使用“&&”将多句RUN命令进行合并。
2.使用.dockerignore
当使用docker build命令创建镜像时,该命令会读取指定路径下(包括子目录)的Dokcerfile。为提高读取效率,除了可将Dockerfile放置在空目录下之外,也可以使用.dockerignore文件来让Docker忽略路径下指定的目录和文件。
参考资料
《Dokcer技术入门与实战》
http://blog.csdn.net/qinyushuang/article/details/4334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