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网上找了国外当地的公民一些赞同数比较高的回答,与其给大家做很多的分析,还不如把最真实的材料呈现出来,供大家见仁见智。因为赞同数高,所以比较能够代表相关国家人民的最主流的看法,把这些材料人工翻译过来,供大家参考。
我也会持续的做下去,希望大家能点赞给我更多的动力。
01
Alyasa Gan
雅莎·甘利
首席运营官Chief Operating Officer
价格在全球市场中是一个因素。同样的零件价格越便宜,销量就越高。中国人擅长定价策略。这包括风险、经验、市场知识和对与需求相关的价格不确定性的理解。
生产和销售必须同时进行,相互配合。例如,为了渗透市场,定价策略可能需要为了长期收益牺牲短期利润。中国人的眼光都放得很远。制造业的生态系统改变了游戏规则。以汽车行业为例……那些供应商是否就在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附近?隔壁的发动机供应肯定比进口的便宜。
因此,生态系统内的基础设施将在使任何产品具有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政府为某些行业服务提供帮助,打造制造中心,制造商可以在周边地区和城市获得他们的原材料。
因为政府卖给他们土地,供应商可以来这里生产他们的零件。制造中心设置在港口附近,享受了优惠价格,而公路、电力、汽油、水等基础设施都能轻松满足,这使得产品生产成本更低,制造供应部件稳定可靠。
人口的文化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识字率在95%以上,而印度的识字率略低于60%。识字率是反映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指标。识字率越高,就业人口就越多。性别平等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虽然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但可就业的劳动力数量远远超过印度。中国女性更愿意工作,外出没有禁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对待女性的方式和对待男性是一样的,对女性的歧视也比邻国印度要少。制造业的创新是关键。中国在教育方面的创新是首屈一指的。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制造业国家,制造产品的中国企业已经非常创新。他们从日本和西方学习到的与生产相关的技能是非常高效的。
许多中国企业生产零部件的效率已经超过了日本企业。中国人是充满激情的,他们想向别人展示他们可以变得更好,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02
Jonathan Poh
纳森·伯强
高级前端开发人员(2018年至今)Senior Front-end Developer (2018-present)
在关于制造业方面,有关于中国的一些错误的观念。
中国的优势只是廉价劳动力。
在社交网络上,我从所谓的“分析师”那里听到过很多次这样的话(他们后来竟然拒绝回答更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工资增长了五倍多。
然而,自200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已经增长了两倍,很明显,中国的比较优势显然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
中国的制造业缺乏创新,因此只能等着被低工资国家取代。
虽然低端市场已经开始向东南亚转移,但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向价值链上游转移(速度快得吓人),中国最近在专利申请方面超过了美国,记住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名义上)和2万美元(购买力平价),所以未来的专利申请还会更多。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高附加值贸易正在增长,而低附加值贸易正在向东南亚转移。
中国已经没有廉价劳动力了。
诚然,中国的比较优势不是只有廉价劳动力。中国仍然有大量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中国的人均GDP和发展水平仍然很低,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说中国没有廉价劳动力,因此将失去制造业桂冠还为时过早的原因。
中国的一带一路经常被视为连接欧洲和亚洲的宏伟计划,但实际上,它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内陆连通性有关,因为内陆地区工资水平较低,沿海地区工资水平较低,运输成本较低。
到2030年,中国还会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吗?可能会,但不会像现在这样占据主导地位了。
20世纪50年代,日本商品也被人们认为质量低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他们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他们的制造业简直是传奇。
几十年前,中国商品也被认为是劣质产品。如今,中国智能手机以极低的价格配置了最新的技术,正横扫竞争对手。你愿意使用中国制造的手机或电脑,或驾驶装配了中国发动机的汽车吗? (你可能已经用上了)而且世界顶级品牌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
03
Ketan Deshpande
科坦·德什潘德
前业务开发和工程副总裁。Former VP,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虽然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我只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那时开始谈。早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日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生产廉价“垃圾”的国家,廉价玩具和廉价塑料制品。
直到劳动力成本将他们从廉价商品制造业中挤出,他们才发展为生产质量更好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他们将廉价商品生产转移到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其他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这些国家追随日本的趋势,从生产廉价商品发展到生产高质量的增值商品,这发生在七八十年代。
到1990年左右,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变得过于昂贵,工厂开始迁往中国。而趋势仍在继续,中国开始制造廉价商品,并已发展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增值产品。现在,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你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制造廉价商品的工厂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这些国家的工业增长的因素之一在于它们的政府有能力发展港口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并为工厂劳动力提供优质教育。
另一个因素是零部件制造商搬迁到成品制造商附近。如果你在韩国生产电子产品,你肯定不希望要从台湾或日本进口晶体管或二极管。你希望在街上就能够买到它们,以节省时间和运输成本。
再加上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劳动力的大国,你就明白为什么过去很多工厂都迁往中国。他们将继续生产质量更好的产品,并建立中国品牌产品,而廉价商品制造业要么实现生产自动化,要么转向另一个低成本国家。
很多曾经在中国制造的产品都不在那里生产了。如今中国企业正在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生产这些东西。中国也不再代表物美价廉了。
但许多新兴国家生产的东西也越来越物美价廉。东欧国家现在生产的服装比中国更便宜、质量更好。这些国家也更好相处,他们更尊重和客户及制造商的关系,而中国却不及他们。此外,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更好打交道,他们更尊重知识产权。
04
Kyle Hayashi
凯尔·林史
住在三大洲的三个国家/地区。Lived in three countries in three continents.在西班牙,有一种商店叫做Bazar Chino,字面意思是“中国市场”。这些市集是你在西方世界能找到的最具中国特色的东西。
那里通常有标准的实用商店,里面有你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的任何东西,在一些交通比较方便的地点,价格也比较便宜。他们什么都卖,从办公用品到银器、化妆品、床上用品和园艺用品……硬件、电脑、厨具、五金制品......
这些商店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柜台后面基本上都有一个中国人,实际上就住在那里。
但这还不是全部,这些商店是中国刻板印象的缩影。这些商店营业到很晚,甚至节假日也开门营业。有些人似乎住在这里,那是他们的孩子放学后会去的地方。当地人抱怨中国人抢了他们的生意,事实是中国人就算太阳爆炸也依然会开门营业。
这些商店到处都是,即使是在最昏暗的角落,如果你在深夜看到某个商店照亮了道路,这绝对是家中国市场。你可能看到了泰国、日本或韩国餐馆?也可能是中国人经营的。
很难分辨,这些商店看起来卖的基本都是一样的东西,也许店里卖东西的人也是同一个。
一些短评:
萨拉斯·钱德兰,历史,政治狂热者。
Sarath Chandran, History, politics enthusiast.
这取决于品牌。重点是,当你与中国品牌打交道时,你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外国品牌在中国有自己的工厂,他们可能有更好的管控,而中国本土品牌可能没有国际品牌管控得那么好,这会影响质量。问题是质量低劣的例子经常被大肆宣传。
这表明,某些品牌特别是非中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体现在产品质量上。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中国将继续主导制造业。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大量的促成因素有关,全球对增加“价值”的渴望,例如你愿意为你想要的功能付多少钱、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推高国内需求)、政府推动教育和技术的政策等等。
帕斯卡·莫里马西尔,工人
Pascal Morimacil, Worker
如果你想在某地开一家工厂,你所需的不单单是劳动力廉价、房价便宜的地方。你需要一个有着公路、机场、港口、火车等的地方来获取原材料,运输成品。
你需要受过良好训练的工人。你需要确保当地没有四处游荡的强盗来骚扰你的工厂,工人不会经常罢工等。而且你需要让员工有地方住。
当你需要基础设施、零部件和材料、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等等时,中国在这方面就变得令人惊叹!因为中国确实在这方面进行了投资。
拉胡尔·古普塔(Rahul Gupta)
未查到该网友背景信息
我们可以在印度抵制中国产品。还记得日本人拒绝购买美国橙子吗,尽管他们自己的橙子又小又苦。无论何时你购买任何你需要的东西,只要看看它是不是“中国制造”就行了。
当你买东西时看到“中国制造”这个词,首先考虑一下有没有替代产品,它可能是印度制造的,也可能是韩国、台湾、日本制造的。所以你可以购买替代产品。我就有一部韩国制造的三星手机。渐渐地,印度人会习惯避开“中国制造”,商家也会慢慢不再从中国订购商品,转而从印度、韩国、日本或其他国家订购。
文章内容转载自公众号【世界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