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单例模式本身是很简单的,但是考虑到线程安全问题,简单的问题就变复杂了。这里讲解单例模式的双重检查。
单例模式演变
没有多线程的世界
最开始的单例模式应该是如下代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然后有人说你这个是线程不安全的。为什么是线程不安全?举个例子。
A线程由于第一次进来由于 singleton实例为空,所以执行new Singleton(),然后将singleton返回。由于多级缓存的存在,这个实例有可能只存在A线程的工作内存中,并没用立即往主内存中写。这个时候B线程进来一样判断singleton == null,B线程取singleton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自己的工作内存,另一个是主内存,但是都没有,因此B线程也要创建一遍singleton。
工作内存与主内存数据同步
这个时候就有人说了,我们在singleton加上volatile关键字,这样只要有线程创建singleton,都会往主内存中写,并且所有的线程都是可见的。因此就有如下代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加入volatile,所有线程都从主内存中取值。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但是还是有线程安全问题,比如第一个线程在创建singleton实例(还没有创建完成),第二个线程判断singleton==null 为true,所以依然会创建两次singleton。这个时候就会想,直接来个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在方法上加synchronized。
简单粗暴的方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这下总算是满足既要单例,又要线程安全。当一直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就想着赶快给我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吧,只要解决问题就行,不管什么方法都ok。当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程序也运行了一段时间,人们又想着锁住整个方法,这也太菜了,我得想着优化方法。锁住部分代码。
在优化的路上渐行渐远
但是这也会出现线程安全问题,如下代码线程A进入创建singleton,趁着线程A还没有完全创建singleton,线程B登场,由于A还在临界区内,B线程只能等待,接着A线程执行完,线程B进入临界区创建singleton,两次创建singleton,所以线程不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singleton;
    }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singleton;
    }
}
上面两个线程不安全是因为第二个线程会进入临界区,并且创建singleton,所以就有人提出在临近区也对singleton进行判空。如下代码,第二个线程进入临界区的时候判断singleton == null ,由于第一个线程已经创建了singleton并且释放锁了,JMM会将线程A的singleton对象刷新到主内存中,因此第二个线程从主内存中获取到singletone,所以不会再次创建singleton实例。乍一想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以下代码还是会存在线程安全问题。这是为何?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好生厉害的重排序
这就要牵扯到重新排序问题。为了提高运行速度一般有以下重排序:
- 编译器优化重排序
 - 指令级并行重排序
 - 内存系统重排序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看上去是一行代码,其实编译后对应的多条字节码指令,一条字节码指令可能转换多条机器指令。可以简单的把创建对象的过程看做以下步骤 
1. 分配对象内存空间
2. 初始化构造函数
3. 赋值
按照顺序执行并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如果出现重排序将123变成132那么对象没有初始化完就被第二个线程看到,所以上述的代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个线程执行了13过程,第二个线程执行到singleton == null 这个时候由于singleton 引用已经指向内存中的某块区域,所以singleton== null判断就为false,接下来第二个线程使用没有初始化完成的对象。这个线程安全问题是重排序导致的,因此只要解决重排序问题,就解决了该代码的线程安全问题,这个时候就该引入volatile,被volatile的字段写入的时候,JMM会在写入前插入一个StoreStore屏障,意思就是写volatile字段之前,前面的写操作都已完成,在这里这个屏障就是插入在23之间,因此singleton被volatile修饰后,指令执行3操作前12操作都已完成。所以其他线程只要看到了singleton对象,那么该对象就一定初始化完成,因此这就解决了线程安全问题。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总结
这里简单总结下单例模式的线程安全问题。之所以出现安全问题有如下原因:
- 多级缓存与主内存的值不同步。
 - 重排序问题。
 - 对临界区的访问问题。
因此只要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基本上就解决单例模式的线程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