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感悟(三)丨那些翻飞的思绪(下)

续前文

1.

蒋坤元老师为什么要写作?写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去了他的文《随便说》和《我在简书的一些留言》那寻找答案。

我(蒋坤元老师)的回答,写作是愉悦自己,我写的文章不指望载入文学史,只希望我的一生能够比别人丰富一些。

写作的意义是鼓舞自己,顺便鼓舞了他人!

一个勇于拼搏、甘于历经苦难的睿智者,18岁开始就已经懂得从生活艺术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得智慧与力量,为自己、为他人而创作。

他那一篇篇散文、诗歌犹如一淙淙清冽的山泉汇入了文学江河,汇成了一本又一本书。

1995年10月,他去了苏州文联,遇见了“伯乐”薛亦然——苏州文联秘书长,实力派作家。他对蒋老师说:

如果你坚持写作100篇,那我来给你出书。

有了这样的“看好” ,蒋老师写啊写,写成了梦想成真。

1996年2月,蒋老师的第一本书《梦里水乡》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1998年4月,我的第二本书《心有诗意》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这是买得很红火的《东方明星》杂志推介蒋老师时的封底照片

……第三本书《青青楝树果》由沪上名家曹正文作序,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也就是在此其间,蒋老师遇见了贵人——著名诗人王慧骥。

知遇之恩、相惜之情醇厚醇香……

2010年,蒋老师的创作高峰期,《蒋坤元近作》一套三卷出版。

乡土乡情滋养了他的心灵,赋予他精炼而激扬的文字。

接下来的岁月里,蒋老师开始以水乡阳澄湖为历史背景,创作出了三部长篇小说《那时风月》、《美人腿》、《梦幻珍珠湖》。

2012年9月,南京大学出版社以《蒋坤元水乡系列》三卷出版发行。

2014年以渭塘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莲花船》、《江南小天子》、《山水刘珏》形成《蒋坤元渭塘历史人物系列》出版,这是蒋坤元出版的第24本书。

2011年至2014年,蒋老师创作了大量乡土文学作品,成为了苏州乡土文学作家代表人物。

……2017年下半年加入简书,接触自媒体,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正翔语”和“圣堂寺”。至今保留于简书的文字有239.6万字,发表文学作品上千万字。

……2018至,出版书31本,2020年,写了六部小说,共出版了40本书。

2020年8月4号,明珠渭塘发布了一篇文章《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丨蒋坤元:笔耕不辍,初心不忘》,这是家乡人民对他的颂扬和赞誉。

蒋坤元老师于2021.02.05号的更文《我没想到》写道:

“我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是政府的平台会宣传我,二个是晴谷转发了这篇文章,真的我写了那么多文章,他一篇也没有转发过,但他转发了这篇文章。”

蒋晴谷为他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家父老乡亲因他这样的传奇人物而骄傲。

他的人格及文学魅力折射出万丈光芒,照亮了阳澄湖,也照亮了无数个像我这样的异地人的心灵。

他无私地奉献光和热,为他人指引前进的方向。

他的大爱源于那片生他哺育他的热土地,如此一往深情!

中国需要更多像他这样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传播满满正能量的人!

蒋老师早已迷上了小说创作。2021年,他是不是要写更多的书呢?

答案是肯定的。

2020年2月6号,蒋老师于简书里的连载小说《珍珠湾》刚收尾,《野藕记》便于7号闪亮登场。

写作的意义在于不断的求索和领悟,是写作者时时对心灵的审视、叩问;以防心灵变成荒芜的沙漠。

写作是度自己,把智慧回馈给大众,就是警醒和启迪大众;赋予大众智慧和力量。

蒋老师已做得尽善尽美,是我等学习的榜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