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聂其一:用“共同探讨”代替“发号施令”,陪伴孩子成长

      老聂有三个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大。

        老大在北雅中学初二年级800多人中,排名前五十。按照这样的发展,一年以后,是可以保送进雅礼的。

        那个女孩子,乖巧懂事自觉,特别喜爱看书,不分昼夜的那种。一个手电筒照着,看到凌晨三四点,不读完不撒手,怎么都不觉得累。一般来说,家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做家长的家长肯定欢喜得不得了,恨不得把书店搬回家了。

        老聂倒好,反道行之,把“饥饿营销”理论搬过来用到了亲生女儿身上,不仅很少买书,而且限制她读书。老聂当时说啊,书只有是奢侈品,她才会更珍惜,读起来如饥似渴,甘之若饴。其实,我还知道另一层原因,老聂害怕她用眼过度,伤害了眼睛。

        现在看来,不论是天生热爱读书,还是得益于“饥饿营销”的刺激,老大对书的那份痴迷,已然成为她学习优秀的一大助力。这是幸事。

        老聂说:

        很多家庭管孩子学习,一是唠叨二是催。每次开腔就是干巴巴两句:作业作文了没有?快点写作业去。一遍、两遍、三遍……一边别说小孩,大人都会觉得烦。

        我平常出差多,每到周末我是要赶回来陪伴孩子的。我陪她们学习,首先让她们把做完的作业拿过来,我再对着答案一个一个改。错题让孩子写在小白板上,仔细审题,写下解题思路,回忆老师上课怎么讲的,再把解题过程写下来,最后,给我当老师,把错题讲到我明白为止。这错题才算过了。平常默写之类的,也由她们自己安排时间和任务,学习相当轻松。

        我的孩子从没上过补习班,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外出骑车锻炼,沟通聊天。

        这次考试老大退到了班级第6,年级160。这是意料之中的,考前她跟我沟通过,她要把精力放到生地会考,成绩可能会下降。我不怪她,这个策略是正确的……

        ……

        我看着一脸骄傲的老聂,有点羡慕他这层有效沟通、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正如国际著名脑科学家洪兰教授所说,父母应该在乎的不是孩子在学校考多少分、第几名,而是能不能把一件困难的事处理好,自发地学着解决问题,为自己的学习、未来负责。

        老聂做到了,他把孩子放对了位置,让他们尽情展现天赋。不成天才,也是鬼才。

        每每祝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