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璞从小就是同龄玩伴中的孩子王。
有一次,袁璞带领的一群孩子在一场模拟的“战斗”中被另一群孩子打败了,袁璞这一方有一个小孩子摔破了手臂,流了很多血。“战败”的袁璞回到家后竟然茶饭不思,突然间又放声大哭起来。殷梦琪安慰他,胜败乃兵家常事,那历史上的名将也有打过的败仗呢。谁知袁璞抬起头,擦了下眼泪,竟说那个受伤的孩子是他的部下,现在手上流了很多血,并且吵着要去给那个孩子输血。竟一时弄得殷梦琪又怜又爱。
袁璞还喜好读书,并且有很强的自制力。常常刚与玩伴们嬉笑打闹回来,几乎不需要做任何休息调整,就能坐在书桌前读起书来。但凡读到悲伤处,常常听他一声叹息,就好像经历过无数往事。
袁璞似乎真的有读书的天赋,他的成绩一直不错。高考那年,他考上了全省最好的学校,也是全省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
大学开学前的暑假,没有了学业的负担,袁璞终于可以出去看一下许多曾经只有在书本上看到,并一直令他魂牵梦绕的名胜之地。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距离家乡不远的普陀山。
袁璞第一次独自出游,这一天,恰好是风和日丽,温暖的阳光洒向人间,同样照亮了远方的小岛。南海观音依旧法相庄严,俯瞰众生,带着慈悲和怜悯接受世人的祈祷。
普陀山历来香火旺盛,来来往往的香客络绎不绝。袁璞不愿意在人群中挤来挤去,选择了一条少有行人的小路慢慢爬上山。小路隐藏在山间,虽然人少,却是陡峭,再加上茂密的树林,不留神就会迷路。
袁璞爬到半山腰,见到一个老和尚从山上下来,这和尚看似年过半百却腿脚轻便,膀大腰圆却面容和善。两人本来是擦肩而过,那和尚却在袁璞身后停下了脚步,回头又看了下袁璞,叫道:“施主等一下。”
擦肩而过的时候,袁璞已经感到这和尚身上似乎有着一种祥和之气,回头看见他笑脸盈盈,好像憨厚长者。袁璞对和尚也起了一丝亲近的感觉。
和尚说:“善哉,茫茫人海,施主与佛有缘。我是梵净山来到这里来云游的和尚,我有个玉佩,算不得什么宝物,却颇通灵性,今天就送给有缘人吧。”说着便从袋中掏出了一块玉石,这玉石晶莹如雪,其中却有着几缕血丝般的絮状物。玉石上雕刻着一尊卧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分明是一尊弥勒佛。
和尚笑起来眯着眼睛,令人欢喜。他接着说:“人间不比天上地下,既入轮回,便要历经种种艰难困苦,愿施主能像弥勒一样开怀,像弥勒一样包容。”
常人听到这话多会觉得是老和尚故弄玄虚,转身而去。而袁璞此时却心中一动,曾经听母亲说过自己出生的时候母亲梦见玉石投胎,“璞”这个名也是因此而来。袁璞听了老和尚的话,虽然不明所以,也并不完全认为是无稽之谈,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是呆呆的看着这个老和尚。
和尚又是哈哈一笑,将玉石递在袁璞手中,说:“这块玉石带在身边,只要它灵性尚在,便能保佑你平安无祸。”
说完,老和尚望向袁璞身后的山顶,只听见人声喧闹,又见香火熏天,青烟散漫,他哈哈大笑,并转身而去。边走边唱:
痴心欲问今生事,唯见青烟入九天。
多少佛前香火客,只求如愿不求禅。
唱罢,便消失在山间小路的婆娑树影之中了。
老和尚的言行着实奇怪,袁璞也不去多想,收起收到的玉石,继续往山顶攀登而去。
他来到山上的一座规模很大的寺庙外,只见人群涌动,熙熙攘攘。人群中间有一棵需要五人合抱的大树,枝繁叶茂,树的每一根枝条上都被挂满了红丝带,每一条红丝带上都写着来往的香客许下的愿望。
袁璞也买了一条,想了一下,写下了自己的愿望。目前的他所能想到的最大心愿就是全家身体健康,自己学业有成了。
写好愿望,袁璞走到树下用一根红绳把红丝带系在一根较高的枝条上,越高的枝条上面系的红丝带越少,据说也越灵验。
刚系完自己的红丝带,他只看到一旁有双纤纤玉手上也拿着一条写满字的红丝带,不断尝试去抓住袁璞挂的那根枝条,显然也是想挂在上面。袁璞直接接过了那双玉手上的红丝带,很快就帮她挂在了那根高高的枝条上。
这时,他才想起了低头看一下挂红丝带的人。只见她是一个和他一般大的女孩,粉衣红裙,鲜艳明亮,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和好看。
女孩对着袁璞莞尔一笑,说了声谢谢,转身跟随站在她身旁的一对中年夫妇走入了人群。那对中年夫妇,应该就是她的父母。
女孩的笑容在袁璞的心中荡起了一丝涟漪,再看着女孩的背影,总觉得似曾相识,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亲近的感觉。
一个人总会在某时某刻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袁璞进到拜佛求签的正殿,看到刚才那个粉衣红裙的女孩正对着佛像叩首,拜佛结束后便在签筒中抖落出一支签来,女孩拿出那支签,递给身边的母亲,只见她母亲满眼期待,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姻缘啊。”边说边带着女孩一同去旁边取了签词。袁璞心想,这女孩看着和我差不多大,就来问姻缘,她的父母真是着急啊。
他们求到的签的内容写在一张小纸条上,通常是一首小诗。打开纸条,女孩轻声的读出来,袁璞也下意识地留意了诗的内容,诗说:
彼岸遗株非解语,红尘有泪唤相思。
情深恨重空悲喜,一梦黄粱莫笑痴。
这一家三口看着签上的小诗,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便拿到旁边一位女尼那里解签。求签的人挤满了佛堂,而来解签的人并不多。那女尼得空的时候便敲着木鱼,单掌合十,念着佛号。当她看到女孩儿求得的姻缘签,再看了一眼她清丽脱俗的模样,慈眉微锁,佛口轻叹,道:“平常的签都可以解,这一签却解不得。天机不可泄露。”
女孩的脸上略微的显露出遗憾,转身而去的时候,女尼又叫住了她们,带着慈悲的语气对莲生说:“小姑娘你命中属木,和命中属玉的人有着非同一般的缘分。只需跟着缘分走,跟着自己的心走,既然结局已经天注定,便不要多问祸福。”
女孩的父母更是觉得这老尼在装神弄鬼,她的母亲轻声在女孩的耳边说:“自古便有十二生肖,何曾听过属木和属玉的?我们走吧。”女孩对老尼礼貌性的点点头,转身而去。
而袁璞听到这话,想到自己出生的传说,又低头看了看手中老和尚送他的玉石,顿时一个激灵,竟然着了魔一般脱口叫了声:“若怜。”
女孩一惊,回头寻找着声音的来源,不是为别的,而是因为“若怜”就是她的网名。女孩看到了眼前的袁璞,这不正是刚才许愿树下为她挂上红丝带的那个男孩吗?他又是如何叫唤着自己的网名?
两番相遇,女孩的心中同样升起了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但很快又不得不转身跟着父母一同离去。
袁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叫一声“若怜”,他也不知道“若怜”是什么意思、什么东西或是什么人。而刚才那女子的一个回眸,其出水芙蓉般的容颜,却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
谁说只是今生的初次相逢?同一根枝条牢牢地牵着两条红绳,也许是前世的前缘早定。
都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也许今生擦肩而过时的那份熟悉的感觉,便也是因为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所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