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振翅未飞腾》

天然文化讲道堂 :

金凤振翅未飞腾

一一慈母唐俸玦(菊)辞世20周年传祭

      孝上男袁    峰(字亚图,又小毛)

        慈母唐俸玦(菊),汉族,一九三八年农历三月十二日,生于贵州省遵义市名门旺族唐氏之家。

      黔北有民谣:“要得唐家不做官,除非干断洗马滩”一一这,足见其唐氏家族之显贵!

        而我母亲恰缝中国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变革中而降临于此,其所受的灾难也是现代人难也想象、也无法让常人理解的。

      慈母的童年是很幸运的。她,自幼天资聪慧、思维敏捷而上进好学。与同龄人相比,更多几分的灵气和悟性。七、八岁时,她就能熟记“三字经”、“人生宝”、“女儿经”、“幼学”等经书。断章识句,明事通理;手工针线之技,饭菜佳肴之术;待人接物之道,江湖庙堂之理……都别居一格,与其年龄极不相衬一一俨然一派大家闺秀之风、闲情淑女之范!故,深得父母怜爱、兄妹垂青,亲朋好友都把她视为“金凤凰”。早年在新舟、沙滩、绿塘河一带都尊称她为“唐四小姐”一一满以为她长大后,一定能够成为家之骄傲、乡之人才!

        只遗憾:她命运不济。还尚未满十岁时,伴随中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声,彻底消灭官僚地主资本家的警钟已敲响。不及一年,唐氏家族毙的毙、关的关、逃的逃、疯的疯,余者均如我母亲这等年幼无孤的孩子们。从此,显赫遵义多代的这支唐氏名门旺族便土崩瓦解,母亲的童年也随之迭入了苦难的深渊!

      首先是受尽严刑拷打与折磨。我外婆胡淑芳,是中国近代史上推翻袁世凯的“三大独立团”团长之一的有功之臣胡献之(胡忠相)之爱女:为人贤淑善良,又常生佛心。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下,被当作“恶霸地主”关押在新舟绿塘河。临刑前,是我年仅九岁的母亲陪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

      由于当时法律制度不健全,多数人也不懂政策,而少数人却图谋不轨、趁火打劫,梦想从我母亲口中得知唐府金银财宝的藏匿之处。于是对我母亲进行百般刁难、威慑与烤打,甚致将她弄去座“土飞机”。即用细麻绳紧系她的双手十指,让人整个身体在空中晃荡的一种酷刑。其残忍度不亚于电影中狗特务威逼地下党的卑劣手段。对于一个女童来说,这恐怕在世界法西斯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一把我年幼的母亲折磨得死去活来!

        其次是受尽饥寒交迫与政治歧视。我外婆被镇压后,唐家所有的房舍田产与钱财,全部被贫雇农分割殆尽,一家所余老少二十余口人,全被追赶到绿塘河打蛇坝一山瘠上的破庙里居住一一真是风萧萧兮何避寒,雨漉漉兮何处干?仅留了点极贫的田土让其耕种,且年幼的母亲及弟妹们连这点份额和资格都没有。这,也不符合当时的土改政策一一精神上的饱受折磨,政治上的倍受歧视,把我年幼母亲的灵魂刻划得血泪斑斑!

        再次是受尽生活的辛酸与折磨。为了活命,年少的母亲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童年学到的一些手工针线技巧,又结合自己的悟性,便起起贪黑地缝制衣服、鞋袜及各种穿戴布饰品,缝场赶集就随兄嫂送上街去偷偷地卖点钱以贴补家用,帮助兄嫂减轻些生活负担。可有时也很不走运,常被“民兵”抓回来(当时的地富子女是被监控的对象)当作“地主子女不甘心失败”,“梦想翻天”的罪行,其兄嫂又免不了一场五花大绑的批斗会。并且还要我十二、三岁的母亲站在傍边陪斗一一那真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苦难岁月!

        母亲就是在这种十分恐怖和恶劣的情景中熬到了十九岁年头。其一堂姨妈见她脱落有致:既聪明伶俐又重情重义,实在难也忍受她的悲惨遭遇,便凭借自家成份较好的条件,想方设法把我母亲带到城里来与他们居住一一从此,我母亲便寄居在遵义老城杨柳街冯府二姨婆家。一年许,母亲与我在市区测量队工作的父亲相识,并结秦晋之好,终于过上了平安的生活!可好景不长在,因我祖上在康熙二年就拥有了一大产业一一陶罐厂。一直沿袭发展到解放前,又有了铁锅厂和蓝墨水厂,还有许多的山林、田土和房产一一这在穷乡僻壤的川黔边塞也算是显赫之家了,解放后自然也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很大冲击!虽经几百年沧桑岁月,我老家至今的地名仍然叫“陶罐”。由此,在全国清匪反霸运动中,父亲受株连而立马被清理出遵义市区测量队,我母亲也随之被遣送到习水老家陶罐当农民一一继续接受贫下中农的监督劳动改造!

        这真是:时不当兮祸所依兮,慈母不知己所向何兮?!

        慈母的一生是很艰辛的,但又是非常灿烂的一一仅凭她在习水三十多个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就能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无数艰险,并竟然能在川黔可以省毗邻三县方园百里之地享有盛誉这一点,就足见她的大智慧、大襟怀、大气魄。是什么因素让我母亲这一异地弱女子能如此灿烂?综合起来大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 挺力树忠孝,全力振家声

        慈母下嫁到陶罐时,我整个家族已中道破落一一加之家庭成份高而被划为“地、富、反、坏、右”的专政对象!

      母亲的忠,是对家庭的坚守与忠诚。她将全部的爱与心血都倾注在这个家中,从我们呀呀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如今各自成长,母亲始终如一地陪伴着我们。无论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还是家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她都坚定地守护在我们身边,为我们遮风挡雨,让家成为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尤真在那些食不裹腹的艰难日子里,母亲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与退缩,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让我们在安稳中茁壮成长。

        母亲的孝,是对长辈的敬重与关爱。对待家中的老人,母亲总是悉心照料一一龙其是对我的孤寡伯婆,更是关怀备至。她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懂得了孝道的真谛。在日常的生活中,母亲会定期陪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会精心为老人准备可口的饭菜,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会在老人身体不适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陪伴他们度过难关。她的这份孝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孝道在家庭中得以传承。

      母亲全力振家声,她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为袁氏家族的发展与繁荣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家族建设中,母亲总是充满着热情与活力。她鼓励我们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她支持我们勇敢尝试,不怕失败。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都积极向上,努力拼搏,为家庭增添光彩。母亲还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家人之间充满了爱与关怀。她用自己的言行,让我们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让我们懂得了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让家庭更加美好。

        不仅如此,她一直为比她大或稍小的堂侄儿们操碎了心 : 一是帮助伯斧叔侄抚育侄儿男女,让他们有家有爱,平安成长;二是带领他们修房造屋,安居乐业;二是 : 为他们四处奔跑,牵线搭桥,成家立业。

        母亲就像一棵大树,为我们和整个家庭、家族遮风挡雨;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挺力树忠孝,全力振家声”的高尚品质。

        二 . 严于管教子女,重于顾全大局

        母亲的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子女的心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总是以严格的标准教导我们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尊重他人。她教导我们要上孝下敬、团结邻里、和睦乡人。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生活中要孝敬长辈,发扬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母亲的严,并非是苛刻与严厉,而是一种深沉的爱。当孩子们犯错时,母亲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的错误,并引导我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孩子取得成绩时,母亲也不会轻易地给予赞扬,而是告诫他们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这种严,让孩子学会了自律和自我约束,为我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母亲的顾全大局,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家庭面临困难时,母亲总是能够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解危机。这背后离不开母亲的言传身教,是母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子女们,家庭的和谐与团结比什么都重要。母亲明白,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让子女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母亲的顾全大局,还体现在她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上。她们不仅关注自己的家庭,还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常为团邻四境、山野荒村的凡尘杂事、邻里纷争等操心一一鸡毛蒜皮的矛盾都来请她出面处理。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子女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要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

      母亲,是家庭平安的脊梁、是乡邻和谐的基石。她严于管教子女,重于顾全大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母爱的伟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所有的母亲致敬,感谢她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愿每一位母亲都能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三 . 热衷于公益,造福于桑梓

      母亲的言传身教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在我心中播下了公益的种子。她常说:“施比受更有福”这句朴素的话语成为我们践行公益的初心。记忆中,母亲总将省吃俭用的粮食甚至是钱,都带上我们去救济一些贫穷家庭,她背着物资翻山越岭的身影至今都还很清淅。她用行动告诉我,常做好事不是遥不可及的壮举,而是融入日常的温暖和善意。

      母亲的公益足迹:从家庭到乡梓的半径。

      家庭中的公益启蒙,母亲以身作则,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却总把帮助他人放在优先位置。她教导我们帮助贫困同学,为生病同学补习功课、为贫困孩子挑选书籍,用大爱坚持诠释家庭责任与社会担当。

      乡梓间的深情反哺:母亲常提起祖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家训。若遇见一些饥饿得上学走不动路的孩子时,她连忙清理家中粮仓,送点粮食和图书,还手写寄语:“愿知识照亮你的路”。这种对桑梓的牵挂,让我懂得公益不仅是付出,更是血脉的传承。

        精神的回响:在公益之路上延续母亲的光芒。

      母亲离开后,我寻着她的足迹继续前行。参与乡村助学活动,尤其是务川、道真、湄潭、家乡习水,我都倾力为教育事业竭尽所能捐资助学、振兴乡村,用我的社会影响,为家乡引建希望小学,用爱心企业的钱修建了“中国茶海”湄潭县“流河渡小学”。正如乡贤林锡兴所言:“造福乡里是本分”,这份“热衷于公益,造福于桑梓”的信念,已成为我和家族的精神基因,在时光流转中生生不息。

      此刻,我站在母亲的墓前,夕阳将影子拉成长长的线,仿佛她从未走远。公益之路道阻且长,但母亲播下的种子已生根发芽,在桑梓大地或异乡生长出一片浓荫。这,便是我对慈母唐俸玦(菊)老安人最好的纪念。

        四 . 家国精神重,民族情怀深

        母亲说 : “家国是根,情怀是魂”。

        她用一生践行着这句朴素的箴言,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悌之道与时代使命熔铸为生命的底色。此刻,我重读夏明翰烈士的家书,字里行间跃动的赤子之心,竟与她生前的教诲如此契合——原来真正的家国情怀,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深植于血脉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针线里的传承:从《游子吟》到红旗下的守望

        母亲总在昏黄灯下为我缝补衣裳,针脚细密如孟郊笔下"临行密密缝"的牵挂。她说:"人要勤做活业,不劳动山海都会被吃空”。那些年,她踩着晨露上山打猪草,顶着星月背柴,把卖鸡蛋换来的钱却总先给我们几弟兄买课本和学习用具。

        她还懂什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用行动诠释着王夫之"以孝悌慈齐家而成教于国"的古训。如今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致尽。

      (二)、泪光里的抉择 : 小家与大家的双向奔赴

        暮色如纱,我独坐窗前,任由暗夜一寸寸织上屋檐。母亲的面影在泪光中浮沉,却始终朦胧如薄雾中的远山——那是我永世的遗憾,灵魂残缺的沟壑。 

      幼时母亲在田间摘豆荚的身影,是烙印在我血脉里的图腾。她弯腰时垂落的鬓发,与垄上金黄的豆荚一同在风里颤动,汗珠渗进泥土的芬芳里,哺育了一个贫瘠却坚韧的“家”。可当我怀揣“立身报国”的誓愿远行,未曾料想,故乡的月光从此成了再也缝补不全的裂帛。 

      抉择的撕裂感,在母亲临终时化作穿心利刃。 病榻前缺席的夜,成了终生的“寝不安席”。我曾在它乡仰天怅望,将房东太太为游子温粥的背影,幻作母亲灯下补衣的轮廓——原来古今母亲的眼,都盛着同一碗望穿秋水的星光。可我的“迎养之愿”终被死神碾碎,大家与小家,竟成永难交汇的断轨。

      此刻中秋月明,万家团圆灯火如潮,我却只能将母亲的名字刻进冰凉玻璃上的雾气。 

        窗外国泰民安的喧嚣愈盛,窗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寂寥愈深。母亲啊!若您能见这盛世——您用佝偻脊梁托举的孩子,终将一生许了大家;可您坟茔前的荒草,为何总在梦里缠住我奔走的双脚? 

        泪光泅开的刹那,我忽然懂得: 这“双向奔赴”的真相,原是千万母亲以骨血为薪柴,点燃了照亮“大国”的长炬。她们把“恋亲不徇私”的深爱埋进黄土,换来儿女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而我的灵魂,注定永远在“家国两难全”的缺憾中跋涉——

        1979年,我作为“文革”以来,陶罐公社第一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师范的“地、富、反、坏、右”子女,公社还专门杀了一头120多斤重的“大肥猪”、放着鞭炮、带上团邻四境的亲朋来为我祝贺,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一能说会道的她,此刻连话都说不出来!

      后来我出仕成仁,先后在十三个不同单位和行业干工作,但从不贪不腐,只钻研学问,并创立了“中国多元化诗派”、“天然文化”等理论体系,真正看到了“桃李满天下,弟子遍神州”的景象一一这才是我祭奠母亲最珍贵、最神的金牌礼物!

        (三)、永恒的星辰:母亲是民族精神的活载体

        中元节那天,她在病床上翻看我拍的菊花照片,苍白的脸上泛起红晕。您说:"明年咱们自己去看。"可这约定终究成了遗憾。但我知道,她早已把精神的种子播进我心里——就像夏明翰预言"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她用68年短暂的生命证明:中华民族的韧性,从来不只在英雄烈士的壮举里,更在千万个如我母亲一般身上:她们是山野间扛木头的背影,是油灯下缝补的双手,是电话里二十个"别熬夜"的叮咛,是把伤痛藏进皱纹、把希望留给下一代的平凡人。

        此刻秋风又起,菊花再开。我带着她的照片站在湘江河畔,忽然明白:她和夏明翰的母亲、孟郊的母亲,其实是同一个母亲。她们是"寸草心"对"三春晖"的永恒叩问,是"孝悌忠贞"穿越时空的接力,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植根在中国人内心的文化基因"。

        母亲,您未走完的路,我正沿着您的脚印继续前行;您没见过的盛世,正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绽放。这,或许就是对您最好的告慰——让每一份平凡的母爱,都成为民族复兴的璀璨星光!

注:今天,是我今生来世最敬爱的慈母唐俸玦(菊)辞世20周年的祭日,我怀着无限思念和崇拜之情,向我已得道成仙的母亲立传并祭。愿她在天之灵 : 护我袁氏家族薪火不断、业旺家兴;佑我华夏民族一统天下、万代昌盛!

丨黔北静乐斋闲人:天然(袁峰),于2005.9.17.至10.17.(农历8.14.至9.14.于遵义市汇川区遵义医专家中泣作),2025.农历8.14.晨(慈母辞世20周年祭日)修定,并首次于遵义市红花岗区东欣彩虹城家中首次对外公开发布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十节 讲病兴学 清宣统三年(辛亥年、1911年)王善人四十八岁。 九十三、给王恕忱讲病 清宣统三年正月初七,王善...
    灿灿萱草花阅读 3,218评论 4 1
  • 天然文化讲道堂: 慈母驾华彩 云鹤西游去 一一在慈母唐瑞华仙逝追悼会上的祭辞 孝男:张益瑀(...
    554ffaa1b339阅读 38评论 0 0
  •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
    兰陵笑笑生666阅读 4,023评论 0 0
  • 第1章 叶落秋凉,才刚过寒露,天便已冷得发冻了。 安国公太夫人黄氏的慈心堂前,朱嬷嬷抱着手臂踱来踱去,良久,终...
    1班10号葛润雨阅读 4,819评论 0 0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8,53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