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
拆书目标:学会如何克服拖延
R阅读原文
拖延是“内因”时间强盗最常见(多数人公认)的形式。对一些人而言,拖延很常见,“今天事明天做”;对另一些人而言,拖延犹如唠叨的岳母,每周末都来却不停止。
我们为什么要拖延?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通常让至关重要的事排在无关紧要的事之后?可能最普遍的原因是某项特定的重任让人不愉快。一些人很讨厌平衡收支以及安排充实的生活,例如:填写每月清单、缴税、结识新朋友、发言讲话、答复邮件、倒垃圾、看牙医、做锻炼等。高效、成功、健康通常需要我们离开“安逸区”。对于不愉快的任务,我们通常会推迟。但是如果我们推迟它们,让事件控制我们,我们的效率会降低,从而自尊心也降低。避免这种降低趋势的唯一途径是控制我们生活中的事件,即便他们有些令人不愉快。
以下是一些克服拖延的建议:
• 设立最后期限,这会带来本没有的紧迫感。
• 先做最不愉快的事,这样做你便会期待更舒适的任务并每日获得成就感
• 将任务游戏化,有效地将无味的任务变得有趣。
• 设立奖励,刺激你快速完成任务。
I复述原文
拖延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事件本身会令我们不愉快。有时是心理上的不愉快,比如缴税;有时是身体上的不愉快比如锻炼。对于不愉快的任务我们往往会推迟,推迟的结果就是我们被事件所控制从而还降低了效率和自尊心。避免此事发生的唯一途径就是主动控制事件,包括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件。那么怎么做呢?
1、设立最后期限,这会带来本没有的紧迫感。
2、先做最不愉快的事,这样做你便会期待更舒适的任务并每日获得成就感
3、将任务游戏化,有效地将无味的任务变得有趣。
4、设立奖励,刺激你快速完成任务。
A1激活旧知
说道拖延基本上每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我最近想给孩子钩一条小围巾,都三天了却迟迟没有动手。每次想拿起手机找找好看的花样不知不觉就看起来没完,找到花样还得需要合适的毛线,想想手头上的毛线不一定合适就放弃了此花样。就这样找了三天还没找到。其实就是在为自己找理由,一天过去后还会安慰自己离冬天还很远。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再拖延总是没有尽头的。
A2催化应用
一天之内有很多事件要去处理,怎么安排才最合理呢?我觉得是这样
1、设立最后期限。比如组织一次家庭聚会,在10号确定好时间地点,11号开始。
2、先做不愉快的事或是令自己最费脑细胞的事。每天先更新头条号和拆书作业。
3、4、游戏化任务和设立奖励。每天设立几项任务,完成一项过一关,过关后有相应奖励,通关后也有相应奖励。先设立两项任务吧,更新头条号和完成拆书作业。完成一项奖励自己看一集电视剧,哈哈。通关后奖励自己一杯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