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梅瓶

此君不可一日无

南京博物院珍藏十大镇馆之宝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带盖明洪武釉里红梅瓶。
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
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玉,它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岁寒三友纹梅瓶口径6.4,足径13.5,瓶高35.8,腹深35.3,通高41.7,最大腹径68.4 厘米。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全世界只有两件,而带盖子又完好的,仅此一件。

这件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它是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间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的明代墓葬,墓主人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个女儿安成公主和驸马都尉宋琥。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此件梅瓶是景德镇官窑出品。

瓶身装饰有七组图案组成,颈上蕉叶纹,肩部纹饰三道(如意云、卷草、缠枝菊花)正中以岁寒三友图为主题,夹饰芭蕉、山石,花卉。其下绘波涛海水纹,胫部仰莲一周。

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装点或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焰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纹样的瓷器。
釉里红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以铜为呈色剂(青花的烧制方法一样,是以钴为呈色剂),在1300度的高温里,允许的温度差只有10度,也就是连1%的差池都不允许。温度稍高就会失败,就会飞了,就是颜色没了,温度一低就呈黑色,也失败了,被打碎销毁。因此釉里红的成品率非常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