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莳七,下午好。
上午的时候学校一老师发来电话,说要上报资料信息给人事局,我的心紧了一下,生怕她需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这些,还好她只是问了出生年月。
之后在群里看到了下学期的工作安排,我还是教科学,然后又特意看了看其他代课老师——上学期期末就说还要招代课老师——有教语文的。说实话,心里是难受的,我自知上学期的成绩不理想,也明白这个现实,但内心还是免不了失落。
有时候又觉得副科挺好,压力没那么大,但又觉得这是别人对自己的不信任,在别人要眼里,我是没有能力和实力的。这也是自尊心在作祟吧。
其实我也知道,自己自尊心挺强,说直白点就是爱面子。倘若我没有那点所谓的自尊心,是否就可以不那么在乎这件事了?但事实是不可能的,我估计一辈子都会活在它的隐形之下,这样想来,这样的一辈子,不要也罢。
去年暑假的一个晚上,深夜里和别人聊天,哪怕知道和她不可能在现实中见面,所以才选择和她诉说,但还是没能把原委说出口,只是哭诉得全身发抖,看着对面的窗口,狠狠地抱着自己,生怕管不住自己的腿,爬了上去。
在大桥上散步,会想着如果跳下去,会是怎样,把那种感觉想了又想,想到腿软,立即加快脚步远离,怕忍不住抬了腿去。
一年过去了,有点难以置信,居然这样过了一年。这一年到底到底是怎么过的呀。
实话,我不想再去学校了,现在的我真的无法在一个不属于我的环境里待太长的时间,想着以后的几个月又要去到那里,绝对是凌迟的痛苦啊。
培训机构的老师又分享来公招考试的信息,很感谢她,她人太好,可是,我却更累了更难受了。
莳七,我不想和现实里的人交往说话了,有点累,因为现在不管是什么样关系的人都会问到那些问题,我回答不出,也不喜欢撒谎。
今天看到一段话颇有感触,“王国维以为,人生,他用了叔本华的哲学嘛,人生就是在欲望的追求与失落之间徘徊。追求,是不得的痛苦;求到,是失落的痛苦。人生就永远在悲苦之中不得解脱。所以王国维最后走向了什么?是自杀的道路。他没有找到一个在精神上可以真正解脱出去的地方。”
之前表姐还在说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太宰治都是自杀,这到底是一种现象还是巧合。巧合肯定说不上,毕竟自杀的作家那么多,自杀的日本作家也很多,虽说芥川的自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的自杀也可能影响了川端,但这种影响肯定不能说是巧合。至于现象,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崇尚死亡美的国家,作家更让情感纤细敏感的人,那么日本作家的死,虽说各有其因,各有其背景,但说是一种现象,估计也是有的吧。
那么,这种现象里,是不是也有精神上没有找到解脱出去的地方呢?大概是有的,很多作家的自杀,不都是这样吗,当然,现在已经不止是作家了,有多少自杀的人不都是为了解脱吗。
但是莳七,如果我死了,或许不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我只是逃避,我向来都是懦弱的逃跑者,我敏感又胆小,做不出选择,做不到面对,迫于无奈的面对,只会让我痛苦不堪,只会让我更加想要逃跑。
我不奢求解脱,能让我不面对,心便满足。
愿你安好。
23的莳七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