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陪孩子看了一部电影——《我的体育老师》。
订票的时候我还吐槽:春节档都没看,没想到还是逃不过为票房做贡献。更没想到的是,原本是冲着陪孩子完成作业去的,却意外被青春撞了个满怀。
明快的节奏、浓烈的少年感、平常的事件、普通的情节,融合在一起,却变成了美好的高中岁月的重现,让人感动不已。
电影讲述的是高三体育老师刘昊辰向主课老师“抢回”体育课,让学生重返操场的故事。
高三,繁重的学业考试和“无用”的体育课、体育锻炼出处处矛盾。在这个矛盾下,体育老师的坚持、同学们的热爱、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体育老师和同学们的挫折和成长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孩子在我身边看得一会笑一会哭,不知道他体会到了什么。于我,是在回忆起高中那段青春、美好、努力的时光之余,有了一些思考。
电影里有两个父子对话的情节:
一个对话是冲突。一个学生热爱羽毛球,但他的父亲却认为,学体育成为冠军太难,成不了冠军找工作太难。父亲强烈反对孩子继续打羽毛球,在争吵中还折断了孩子的球拍。而孩子的心声是:羽毛球是我的梦想!
另一个对话是交心。体育老师刘昊辰曾经是一名职业运动员,因为在训练中受伤而被迫结束职业生涯。他认为自己十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人生已毫无意义。而他的父亲却告诉他:体育不只是赛场,还有更多。于是,刘昊辰和他的父亲一样,成了一名体育老师。
是浇灭孩子的梦想,还是重建孩子的梦想,父亲的认知、格局立见高下。
当然,电影里反对孩子的父亲在刘老师家访后改变了想法,转而支持孩子。最终孩子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体校,并在一年后加入国家队。电影情节并不新鲜,我们也知道这样的圆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只是这个问题仍值得我们常想常新。
电影带给我的另一个思考是: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电影里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一位老师看到同学们向体育老师许下自己的目标诺言时说:我们这些老师做不到的,体育老师做到了。
体育老师做到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激发了孩子“我想要”的内在驱动力,让孩子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动力。
但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就是人生的目标了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要高考?电影里班主任老师的另一句话给出了答案:高考不是唯一的选择,但通过了高考,人生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文化课也好、体育课也罢,目标都不是教给孩子什么知识、什么技能,而是让孩子拥有面对未来的能力,拥有选择的权利。
观影结束,思考未完。附上电影金句,一起细细品味:
1、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
2、努力才会让人家看得起!
3、你凭什么不努力,而又什么都想要!
4、你要懂得两个字,坚持!……坚持啊!
5、若不能躺着赢,那就站起来跑吧。
6、体育锻炼是有益我们身心的,对于我们的身体是有帮助的。
7、人这一生很长,会经历很多的挫折,我们要勇敢地爬起来、迈过去。
8、还有中国女排、羽毛球队,所有她们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其实就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9、登上领奖台不是体育的全部……拼搏、坚持、永不放弃,这才是体育的精神。
10、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调节大脑和身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这就叫一张一弛,文武有道。
11、你们知道世界长跑名将海勒•格布雷塞拉西吗?他从童年时代每天跑10公里去上学,以致于长大后打破了25次世界纪录。
12、你们男生喜欢打篮球,记者采访NBA球星科比,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反问记者,你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早上吗?
13、希望你们把体育课上学到的体育精神带到高考这个赛场上去,把体育精神这种生生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带到你们的人生道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