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是在一个奋笔疾书的晚上。老先生的笔法可谓循序渐进,娓娓而来。从不知所云到渐入佳境然后感同身受,那是一次心灵上的涤荡和思想上的碰撞,于是令我记忆犹新。
于小处着手,由生活中一件小事情,或是生命中一点小哲思,来思考其中的人生意涵,着实很有看头。到了十八九的年龄段,也是时候需要懂得思考了。
(以下两段摘自《漫感》)
“ 其实,物何尝变相?是我自己的感觉变叛了。感觉何以能变叛?是自然教它的。自然的命令何其严重:夏天不由你不爱风,冬天不由你不爱日。自然的命令又何其滑稽:在夏天定要你赞颂冬天所诅咒的,在冬天定要你诅咒夏天所赞颂的!
人生也有冬夏。童年如夏,成年如冬;或少壮如夏,老大如冬。在人生的冬夏。自然也常教人的感觉变叛,其命令也有这般严重,又这般滑稽。”
丰老先生所言极是,人之所以感觉变叛,不能只顾着讨厌自己的“善变”,那是自然教给我们的,这理应也算得上是人的本能,所以又怎么需要有好坏之分。
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变叛着感觉。毕业前,渴望着迫不及待地想要冲向下一个人生路口,满载欲望地想要追求下一段梦想中的新生活;毕业后,什么“好想念高中生活啊”,又是什么“那时候太好了,有一大群好朋友”……就业前,尝鲜感十足,好奇心强盛;多年后,困了累了颓废了,一度想逃离现职寻找另一个生活的支配点……你说,这人有错吗?貌似没有,这到底也不足以贴上“双标”的符号。无非是人之本能,自然归属。
这就是“人”吧,可能谁也没办法彻底解读完这么单薄的一撇一捺。但其实,并非任何个体都知道去思考这般看似“怪诞”的想法,因人而异,各有归属。我想,到底还是在当一个人闲得发慌时能被生命中的一点哲思撩动心弦,在当一个人茫然失措能有一些细细微微的想法来缓解压力,这就足矣了,这也才算是具有实用意义的人生思考。
每个人都有思想,思想可以有深有浅,有远有近,人也可以有喜有悲,有明有暗。如果一个思想深远的人碰见了另一个思想浅薄的人,我想前者悲而后者亦无所愁喜;要是两个同样有着思想醒悟的人碰到一块,又未必见得彼此毕恭毕敬,反而你争我争,难以成群。
无论如何,总需要有一方懂得为自己的思想让步,也需要双方各自取舍。自然是滑稽的,更何况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