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去研究生院报到时和爸爸说了自己的想法:“学费你先垫上,等补助发下来我再还给你。”
“不用,学费我出,生活费我还按照原来的标准给你,不过你要学会存点钱,以后自己想干什么都方便。”
“我知道了。”孙涛向爸爸保证。
“但愿你不要出现赤字。”爸爸给他鼓励。
孙涛是家里的独生子,也是奶奶家这个大家庭同辈中最小的孩子,备受大家庭的疼爱。从小在奶奶家帮带,堂哥和堂姐对他疼爱有加。
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几乎所有的周末和寒暑假都在奶奶家度过。
爸妈工作都比较忙,爸爸平时尽可能打理孙涛的三餐,而妈妈更多的是关注孙涛的成长和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爱好,多半男孩子都喜欢枪之类的玩具,可是孙涛却对公交车模型情有独钟,并说出他的梦想:“我长大要当公交司机。”
妈妈则鼓励孙涛:“那你要先了解公交车的性能和种类。”
爸妈给孙涛购买了当时能买到的公交车玩具,他也有模有样把模型画出来,并且开始尝试本地的公交车路线。
长大后只要到外地,第一时间乘坐公交车,还记录下性能,以及公交线路图。
孙涛的压岁钱、生日红包、以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基本都贡献给了公交车线路。
高考的时候,爸妈给孙涛建议:“你这么喜欢公交车,熟悉线路,要不报考城市规划专业。”
“喜欢公交车只是一种爱好,大学专业是吃饭的饭碗。”孙涛最后还是被一所211大学的化学专业录取。
来到大城市,孙涛专业和爱好并存,生活忙碌充实。
爸妈给出的条件就是:每月2000元生活费,路费来回报销,放假回家每个月给500元零花钱自由支配。
孙涛自感化学专业本科入职门槛有点低,决定继续往上走,本科毕业无缝对接被本校本专业研究生院录取,暑假里一家三口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金秋九月,孙涛的生活又步入正轨,不过是研究生阶段多了一份补助。
爸爸声明:“那份补助你自由支配,我还像往常一样支付费用,不过其它开销自行安排。”
有一次孙涛和爸爸开玩笑:“为啥不要我用补贴冲减学费?”
“你往上走,我就支持,你们年轻人也慢慢会有交际,为步入社会做准备。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尽可能在条件许可下减轻经济压力。”
“谢谢老爸,你能共情我们年轻人的处境。”孙涛倍感欣慰。
“谁还没有年轻过?”爸爸自豪中还带着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