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朋友圈看到"在大学,人脉比学习更重要吗?"的文章,忍不住想要和大学生朋友谈一谈“人脉”的话题。
若干年前,高校大学生中就流行“在大学人脉比学习更重要”的观念,初闻这种看法似乎有些道理,但细细想来却经不住推敲,事实上却成了一些学生不学习、不上课的借口。这样的观念蔓延也影响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那时自己还年轻,虽然知道这个观念不对,但却无法说清其不对的道理。这样的问题存于心近十年。今日试着澄清和解答这个问题。
世界是关系的世界,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即是所谓的人脉。人有善恶之分,善人有善人的朋友圈,恶人有恶人的朋友圈,也就是说善人有善人的人脉,恶人有恶人的人脉。在大学生看来,无分善恶认识的人越多,人脉资源越好。这就曲解了人脉的概念,严格意义上说,人脉应该对人的生命成长有助益,对生命成长没有助益的关系不叫人脉,或者说不应该是大学生所追求的人脉。
“人脉”换个角度也可笼统的叫做朋友的多少。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在交友的问题上说得非常清晰,告诉我们要交益友而不要交损友。益友会助益我们的成长,损友会损害我们的成长。所以,交益友才是真正的人脉。
我们要人脉干什么?无非是对自己有好处。所谓的好处既有现在的也有未来的。人脉大多被看作未来好处的潜在力量。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希望依靠这样的人脉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本身就有违正道。这样的想法基础上的人脉很危险。所以,不足取。
复旦大学美女老师陈果曾告诉大学生,真正的朋友是无用的。她的话是对的,真正的人脉也是无用的,一旦这样的人脉堕入利益中,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环境塑造的产物,是被环境同化的结果。所以人极容易跟什么人学什么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社会流行跟着领导混早晚会当官,跟着大款混早晚要发财,说的也是同一道理。问题是生活中我们接触的人是混杂的,不加区分一概接纳为自己的“人脉”资源,必然成为累赘,会耗掉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不值。
如果真的能区分是非善恶,选择对自己成长有助益的人作为自己的“人脉”资源积累,到也无可厚非。问题又出来了,这种选择判断的能力不是凭空就具备的,非得通过长期的学习思考才能得来不可。
从通常的世俗的人性看,单向的世俗人脉是不存在的,你自身没有实力就意味着没有被利用的价值,也就是说你不足以成为他人的人脉资源。当你不足以成为他人的人脉资源时,他人还可能成为你的人脉资源吗?
今天的微信朋友圈贴出了一张著名演员阿诺·施瓦辛格最近在他的铜像下方街道上睡觉的照片,并悲伤地写下“时代如此变化”。原来,他当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时,曾出席了这家以他的雕像为名的酒店的开业典礼。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施瓦辛格,“任何时候您都可以过来,我们会为您预留一间房间。” 当他从州长位子上下台后再前往该酒店时,酒店经理拒绝给他房间,说他应该付钱,因为他们酒店房间现在供不应求。他带着一个睡袋,站在雕像下方,解释他想传达的信息:“当我处于重要位子时,他们总是称赞我,当我失去这个位子时,他们便忘了我,也不再遵守诺言。不要相信你所拥有的地位或金钱,也不要相信你的力量,也不要相信你的智慧,这些都不会长久。你不会一直是你以为你会一直是的那个人,没有什么是永远的。”世俗理解的人脉大多不过如此。
所以大学生们,切不要轻信“在大学,人脉比学习更重要的论调”,还是扎扎实实学点本事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