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次谈《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了,也是现阶段最后一次。不过,今天,我不打算谈写作手法,我想谈谈作家的看法。
艾萨克.辛格的哥哥曾这样教导他:“看法总会陈旧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
古希腊人也曾有云:“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
用这两句话来形容作家亦如是。
当一个作家认定了一种看法,习惯了一种写作手法,不再愿意接受同一种知识的不同面时,他就在奔向坟墓的路上了。
不错,就算是同一种知识,也有不同的看法。就如同井底之蛙,我们现阶段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永远只会是目光所及、耳力所达的那一点井中天。所有已盖棺定论的知识,都只是当下人所认可的这一立场和这一角度的强调。
怀疑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命题的对立面,都存在着另一个命题。
这句话可以解释那些优秀的作家为何经常会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而我今天想说的是,我前面三篇对于比喻的定义,对于心理描写的看法,对于句子调整顺序后所呈现出的另一种意境,所有这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写作理论都不是唯一的标准。作家的生命力在于经常的朝三暮四,而作家的朝三暮四取决于他的智慧与他对事对物的敏锐洞察力。
对于创作而言,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存在的只是事实,是排斥道德判断的事实。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