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些事儿

1.

昨天下午接到L老师的电话,简单的嘘寒问暖后,询问我下个月哪个时间方便参加读书会?因为毕业前我跟她说我们不告别,下次读书会记得通知我。

L老师是以前我们系的仙女,温文尔雅,超凡脱俗,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比以前更喜欢读书的原因是因为某一天我被一个学姐带到了L老师创办的读书会。

读书会每个月举办一次,每期有四位分享者,在每位分享者讲完自己的内容后,我们会根据他的观点或书中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讨论,最后由L老师总结发言。

我们围在教师休息室的圆桌上,因为参与的人并不多,也就不到10个,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很活跃,就像一个小社群。

L老师从五官上来说并不算精致,但她谈吐不凡、举止优雅,总是能很自然地引导大家谈论,并提供很多不同的角度,于是我和C一下子就被圈粉了。

我们三个人每次结束后都会一起走回宿舍区,有时候谈论一下自己的私事,L老师总能给我们提出一些想法,我那时候终于感受到什么叫“醐醍灌顶,如沐春风”。

也许因为读书,让L老师显得如此知性。


2.

D曾说过,觉得我读书不过是在逃避现实。

很多话都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必须看它是在基于什么样的条件下而被说出来的。

对于一开始的我确实是这样子,我总企图在书中寻找什么答案,而我天性敏感同理心强,但偏好看悲剧,让我就像赤身裸露在冰原中,承受一万点暴击。

有一次我看书看着看着,忍不住就趴在被子里轻轻啜泣,后来哭累了起身时,D笑着说什么书这么感人?那时候,我就像是走火入魔的功夫少年。

非但没有找到答案,还更加敏感伤感。

而L老师和C,他们涉猎广泛,思想结构较为丰富,在交流时就某些问题常常能够信手沾来读过的书来加以佐证,我都不曾听说过。

就像蔡康永说的,如果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你永远只能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情。

我才更认识到自己思维的狭隘性,我从来只读自己想读的,喜欢感受书中的人间疾苦和悲欢离合。

后来C推荐给我《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才知道那叫胜汰,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一直感受某种情绪,你对这个情绪的需求就越来越大,比如我以前对感受悲伤的需求就非常大,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喜欢看悲剧的原因。

因为读书,我开始回溯过往,找到一些问题的所在。


3.

也许有的人会说,难道不是实践出真知吗?

可是,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直接经验,还有间接经验(书籍等他人智慧结晶),我们也可以对别人的经验进行实践,一辈子太短了。

那只能通过读书的方式吗?当然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也不一定是需要读书,只不过读书确实是获取知识、思想、方法具性价比较高的方式。

从金钱上来说,书籍的价格较低,通常纸质书最多也就几十元,电子书更不用说了。

从时间上来看,人类数千年的浩瀚文明很多都留存在书中,涉及领域非常之广。我们也很少有其他途径接触到过去的伟人,读他们的作品也许是最靠近他们的时刻。

从思想密度上来说,书籍可能是每位作者一生迸发的灵感和实践得出真理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其经不断打磨后,最系统化的思想产物。

因为读书,让我看见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4.

诚然,读书是有局限性的,书籍并不是灵丹妙药,不是看了一下就根治百病。

充其量只能算是地图,给你提供一点思路,告诉你怎么样到达目的地。没有办法替你选择目的地,更没有办法代替你走到目的地。

我们后续将讨论如何拿着地图走到目的地。即高效读书的战略三步走:目标——阅读——输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读书这方面的问题,这几年一直为人们所提起,尤其是最近几年“读书无用论”的甚嚣尘上,持这种论点的人总会以“谁谁没...
    我我不是我阅读 1,742评论 0 0
  • 001 读过的书总记不住,那读书还有什么用? 有一个小孩也问过他爷爷“读书有什么用”,爷爷让小孩拿着竹筐去打水,可...
    草木有心阅读 1,865评论 3 5
  • 二静,犹如黑夜中的启明星,照亮了我这黑暗的一个月。 一个月前,财务请长假,马上要结账报税,晴天霹雳! 虽然我考了证...
    静静安静的炉阅读 1,072评论 3 4
  • 有时我会在堤旁看天 有星星。 其余的时间 我都在想 如果所有星星一起发光 它们亮不亮得过你的眼睛。
    苘c阅读 1,54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