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醍醐》-庆山

庆山的书从来不需要按顺序阅读。她的故事风格统一而内容零散,一贯使用散文风格叙事,记录心境与思考。我习惯在任何想要小憩的空闲翻开这本书,随手选择一个故事,开始阅读。约莫十分钟独毕,然后略微回味,再继续恢复工作。这本书,如此,发挥着它的价值。

在《醍醐》一篇中,庆山书写她常年阅读与写作,久而久之体态趋于不优雅,须通过瑜伽调整。因此读一些瑜伽相关的书籍。《奥义书》中提到,古印度文明中,与瑜伽之涵义相近的思想。

“古印度文明里,生命有捷径和向上的高级意识。瑜伽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身体健康或优美,而是像神靠近,与神合一。它是一种联结”

瑜伽的精神中,带着制戒要求和悲悯情怀,关乎弱者的生存状态,体味痛苦,讲求一切行为有所节制,摆脱物欲舒服,走向精神晴朗。崇尚高等智慧,也要接受自身的局限性。

事实上,瑜伽的修炼者在训练过程中,也容易感受到体内淤积之气得已释放,身体因未被优待而饱受重负,在一定的指导下推展呈现柔美之姿,将身体摆正为舒展的体态。

瑜伽强调两种境界,一为摆脱,摆脱物欲的束缚;二为释放,破除欲望后,应当拥抱心灵的自由。读至此,我不禁产生疑虑:如今我的状态,正所谓在浓重压抑的peer pressure下,刺激出更多物质之外的欲望,我以为自己在追求更加富庶的精神状态,但思及此,又觉知这与拥抱自由相悖,虽逃出物欲的掌控,又落入知识焦虑的圈套,对身体与心灵来说,难道不是另一层枷锁?

友人常说,保持”自然而然“的心态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我深以为然。

大部分人做不到,一生忙碌向前看回头望,而不知当下在做什么,更不知为何而做。你跟外界要像亲密的朋友,能够无间交谈,但不要它踏入你的空间,而你也不要主动探寻。保持神秘,就是一种维持平衡的方式。这样,你能够独立判断,维持自我的节奏,不被扰乱心绪,因此,你所追求的会是你想要的。

再,是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我们提及某一时刻要做某一件事,通常带有宗教仪式的意味,那么多半也与某神圣的目的相关。古人晨起喜欢收拾屋子,修葺花草,挂画与焚香,在静谧的规整中得到平静,继而能够开启质量的一天。古人通常认为,用混沌开启新的一天,浑浑噩噩将会贯穿一天始终。而心灵平整则生命都充满美丽和良善。

因此,早起开窗通风,回到床上静待10分钟,翻开手边随意哪本书,阅读半小时,我也将是美丽而良善中的一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