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上)-精读

Day 1 以心理学研究为开篇

№.1 本书导语

№.2 思考与讨论

№.3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1967)

№.4 丰富的经历是否等于更大的大脑(1972)

№.5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1990)

№.6 小心视崖(1960)

№.7 今日总结


Day 2 知觉与意识的心理学研究

№.8 思考与讨论

№.9 注视偏好(1961)

№.10 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1953,1960)

№.11 类别天成(1973)

№.12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1982)

№.13 今日总结


Day 3 条件反射的产物

№.14 思考与讨论

№.15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1927)

№.16 情绪化的小艾尔伯特(1920)

№.17 敲敲木头(1948)

№.18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1961)

№.19 今日总结


Day 4 多元化的智力

№.20 思考与讨论

№.21 期望导致结果(1966)

№.22 你在哪方面更聪明(1983)

№.23 心中的地图(1948)

№.24 感谢记忆(1975)

№.25 今日总结


Day 5 先天与后天

№.26 思考与讨论

№.27 爱的发现(1958)

№.28 眼不见,不一定心不烦(1954)

№.29 你的品德如何(1963)

№.30 让你愉快的控制力(1976)

№.31 今日总结

№.1 本书导语

已阅读

心理学是科学吗?

开篇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些尖锐生僻,但对于阅读本书,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自一百多年前,心理学诞生之际开始,学界已经为此争论多年,但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现在部分心理学分支或交叉学科已经被广泛接受为科学,例如行为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但部分着重于精神分析的分支是否属于科学则依旧存在争议。


我们不会花大量篇幅去介绍科学究竟是什么,也不去争辩“是否‘非科学’就是不好的”这样的价值判断。我们提到这个问题只是因为:


本书是以科学研究的方式来对心理学的多个专题进行研究与总结的。


本书的研究方法

谈到科学研究的方式,就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本书的研究方法,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提到“本书采用了统一的格式”,系统地向读者展示研究方法和结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原始研究出处、检验命题或假设、实验设计和方法、研究成果总结、后续结果公开等。奥地利科学家Karl Popper曾经提出著名理论: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即科学需要具有验证性。本书通过科学化的手段来验证每一项研究,既让本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学术可信度,又通过对研究过程的讲解让读者对研究内容有了深层次的认知。


以实验设计为例,在科学实验中,一项可以反复验证的可信实验,需要对所有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只留一项(少数情况下会有两项)变量,通过对变量的调整和实验结果的对比来得出该变量的性质和影响。在心理学中,严格控制所有条件只留一个变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在实验设计中可以理解到研究者是通过什么思路来对变量进行研究的。


这样介绍是否有些抽象?那么在阅读本书时,一定要对所有的实验进行反复的思考、提出疑问。当你发现自己提出的所有疑问都在实验设计和研究成果中被解决、被回答,你才能体会到每一项研究是多么精巧,它甚至可能凝结了研究者毕生的心血。


罗杰∙R∙霍克与本书

本书作者罗杰·R·霍克(Roger R. Hock)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虽完整,但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些知识的出处,没有系统的研究进行支撑。于是,他整理出版了本书,致力于将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研究成果系统详实地介绍给大众。


本书堪称心理学入门的扛鼎之作,学术水平颇高,却毫无晦涩之处。本书自第一版面世已逾二十年,至今风靡全球,一方面体现了罗杰在最初选择研究时的谨慎和认真(这些研究至今都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并广受关注);另一方面也为大众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心理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阅读提示

虽然身为研究类书籍,但本书语言通俗,易于理解。全书共分为十章,每章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均有4项心理学研究,因此我们将用十天的时间,每天学习4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每个卡片标题后的年份即为该论文或书籍的首次发表时间,当然年代较久远并不表示该实验结果已落后,而是说明其经典地位,即后继学者的研究大多基于这些基础。


此外,笔者认为在阅读时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对本书内容的理解:


多次阅读。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有时会有些复杂,得出结论的推导过程也常常涉及多种分析思路;如果难以理解,一定要多读几遍;只有在了解了研究过程之后,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项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联系生活。心理学研究是科学研究中最为贴近生活的研究之一,因为每一个人都可能有类似的经历,在阅读并理解之后,请多多思考生活中的类似案例,这有利于你对知识的掌控和运用。

提出问题。虽然本书运用科学研究的手段讲解了大量心理学知识,但只要是科学就应当承受批评和反复验证。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一定要记下来,去搜索、去讨论、去拓展阅读,方能更上一层楼。


№.2 思考与讨论

已阅读

思考

心理学是否只是单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产生的?

生物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为什么大部分心理学教材都用生物学相关内容作为开篇?

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主要集中于生物学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例如大脑的功能及发育。通过今天的学习,应当意识到以下两点:

大脑、神经系统、感官意识等生物学领域的概念,是人类产生心理活动的基础。

大脑等生物器官的发育是非常复杂的综合性过程,并不能用简单的因素来加以概括并进行判断。

№.4 丰富的经历是否等于更大的大脑(1972)

已阅读

环境与脑部发育

人类从婴儿发育长大为成人,其脑部也在不断地发育,那么外界环境和经历是如何影响大脑发育的呢?这是人类,尤其是父母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如果能有科学的结论,一定可以帮助人类通过改变培养环境让下一代的智力获得飞跃式的进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组实验,通过分环境培养同一胎的小鼠,并对其脑部进行解剖,来探究环境与脑部发育的关系。


实验的结果令人振奋,丰富环境下的小鼠拥有更大的空间、更多可供玩耍的物品,最终它们的大脑皮层比贫乏环境下的小鼠(小空间、无玩具)要更厚;神经元更大;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酶更具有活性(这种酶可以让神经冲动传递更高效);神经突触更大(神经突触负责链接神经元,传递神经冲动)。这都让人想要迫不及待地下结论:丰富的环境可以培养更强大、更活跃的大脑。


实验批评与实际运用

还记得笔者在全书导读中曾提到精准的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的问题吗?小鼠分环境培养的实验因为变量过多,难以得出精准可靠的实验结果。


批评者提出,丰富环境下的小鼠每天可以得到抚摸,会影响实验结果;贫乏环境下的小鼠可能因为空间限制而产生隔离压力,也会影响智力的发育。因此,科学家们进一步改进实验,甚至将小鼠放置于自然环境中进行抚养,结果发现自然环境中的小鼠脑部发育明显优于实验室条件下的小鼠。


因此,科学家们推断出结论:就小鼠而言,丰富的环境有利于脑部的发育。


但这样的理论很难直接应用于人类。科学家通过跟踪观察等研究,发觉拥有更多技能的人往往拥有更为复杂的大脑,环境因素在其中功不可没。


进一步的研究则集中于“好的环境因素”与“坏的环境因素”。例如很多人坚信让孩子多听莫扎特的音乐,会有利于其智力发育,遗憾的是,这样的判定过于简单粗暴。人类的成长环境复杂,脑部发育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很难就某一种特定环境进行割裂分析。我们只能说,父母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环境,是出于美好的愿景,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的智力发育。

№.5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1990)

已阅读

你为何是现在的你

在当今社会,智力和人格特性(或简称为“性格”)格外受到重视,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在求职时都曾经做过相应的智力测试和性格测试。但我们的智力和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当下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强调“原生家庭”对人类智力和性格的影响,虽然不足以完全概括,但也反映了人类养成时的主要影响因素:1. 遗传基因;2. 生长环境与生活经历,我们可以统称为经验。遗传与经验同时作用于人,最终形成了一个特定的人格(当然,人的智力和性格是一个动态平衡发展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少量的变化)。


问题在于:遗传与经验,究竟谁才是影响智力与性格的主导者?


双胞胎实验:遗传vs经验

托马斯•鲍查德与大卫•莱肯对众多分离抚养的双胞胎进行测试,得出了惊人的实验结果。


被测试的双胞胎均为同卵双胞胎,拥有一模一样的遗传基因,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各种原因被分开抚养,甚至不知道另一方的存在。托马斯与大卫设计了一系列的题目对双胞胎进行独立测试,内容主要分为两类:


反映其生长环境与生活经历(经验)的问卷:实验对象需要详细提供各项信息反映其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教育方式、生活经历等;

智力及性格测试:实验对象完成了多项性格测试、兴趣测试及智力测试。

结果令人惊讶,即使同卵双胞胎被分开抚养,各自体验了不同的人生,但在性格及智力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性,尤其是智力差异,70%都来自于遗传影响。


在此我们需要强调本实验的基础假设:人的智力与性格是由遗传和经验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即使遗传占有很大作用,环境因素依旧不可忽视;在双胞胎实验中,实验对象的家庭虽然大相径庭,但都是美国的普通家庭,试想如果其中一个双胞胎生长在战火纷飞的恐怖主义家庭,那么实验结果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


性格影响环境?

本次实验中提到的最有趣的一点就是人的性格也会影响环境。前一项研究中我们曾提到环境可能作用于大脑的发育,但本次实验中,科学家提出人的性格也会反作用于环境。


例如一个生性活泼的孩子,自出生起就非常活跃,往往能够更多吸引父母的注意,得到更为情感丰富的生活环境。换言之,我们的经验和经历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遗传性格而主动选择的结果。

№.6 小心视崖(1960)

已阅读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判断一个物体的距离大概有多远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种对视觉深度/高度的感知能力让人类可以避免大量危险:遇见悬崖时知道应当及时避开,根据物体的速度和距离可以有效躲避运动中物体的冲撞带来的伤害。


那我们是什么时候获得了感知深度的能力呢?


如果没有实验,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在人类婴儿开始记忆并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之时,大部分人就已经具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无法从人类记忆或语言得知这样的能力产生于什么时候。因此科学家吉布森和沃克用玻璃板装置制作了一个安全的“视崖”装置(如下图)。




通过观察婴儿是否拒绝爬过看似危险的“悬崖”来断定他是否对于深度有感知并对“危险”做出反应;最终发现婴儿在6个月左右才会出现感知深度做出反应的能力。实验中也将各类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小鸡大约一天就能够拥有这种能力,而猫、狗则需要四周左右,这大约就是生物能够独立行动的时间周期。


然而,科学家从实验得出的结论却是通过推断而得出的。感知深度并做出反应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视觉感知深度的能力;二是对危险有所意识懂得避让的能力。这是两个变量,因此实验得出婴儿在6个月能够感知深度并做出反应,实际上还是无法确定哪个变量才是影响婴儿感知深度的因素,也就无法确定这种能力是从何时开始。对此吉布森和沃克认为:感知深度的能力是天生的,因为如果婴儿需要多次尝试来获得感知深度的能力,将会非常危险。


这一结论也受到了众多的批评,作者认为真相可能是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而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感知深度的能力是伴随着出生获得的,但避免危险的能力则需要通过摔跤等经验来获得。

№.7 今日总结

已阅读

心理学研究并非只是单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生物学实际上是心理运动的基础,心理运动主要是通过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并通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所谓的“感情”并做出反应。因此大部分心理学教材往往都用生物学研究作为开篇。


本章中列举了四个与生物学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脑的功能和发育、视觉能力等;这些基本的生物能力是后文中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


左右脑,大脑发育,性格养成,生长环境,视崖


要点:


左右脑都有处理信息做出反应的系统,但方式不同,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正常人的左右脑可以进行沟通,却无法进行“完全的沟通”,因此往往左右脑依旧有部分独立工作的内容;但左右脑的割裂也不直接意味着一个大脑变为两个,让人获得成倍的信息处理能力。

科学家通过跟踪观察等研究,发觉拥有更多技能的人往往拥有更为复杂的大脑,环境因素在其中功不可没。

人的智力与性格是由遗传和经验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我们的经验和经历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遗传性格而主动选择的结果。

对视觉深度/高度的感知能力让人类可以避免大量危险:遇见悬崖时知道应当及时避开,根据物体的速度和距离可以有效躲避运动中物体的冲撞带来的伤害。

思考与讨论:


心理学是否只是单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产生的?

生物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为什么大部分心理学教材都用生物学相关内容作为开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236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715评论 0 3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99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95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33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85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22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02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9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1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47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5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0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6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北有晴空 七月份日更了十天,后来又断更了。而现在,不得不重新捡起来。捡起来的原因是,我喜欢写作。 以前看到一句...
    北有晴空阅读 372评论 0 1
  • 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只胖乎乎的小猪,它叫嘟嘟。嘟嘟特别的热情好客,常常邀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开派对,可是每次...
    南国幽灵阅读 536评论 0 1
  • 邓亚萍的成名,虽离不开她个人的不懈努力,如果没有祖国这个大家庭的培育,她也只是一个乒乓球爱好者或高手;杨利伟能第一...
    积分制管理阅读 228评论 0 0
  • 1. 大概五个月之前,一个之前上过幸福课的学生通过微信联系到我,说希望我能够帮一下忙。 原来,这个学生的朋友在一家...
    小宋老师的幸福课阅读 771评论 6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