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法独自安然留在自己内心空间的母亲,她会把她的焦虑自然的投射给她的孩子。。。表现在外就是她对孩子的控制,她的着急,她的焦虑。。。着急的背后,其实也就是她对自己内在焦虑无法控制的表达。。就像我们对我们身上的某种疾患的着急,恰恰是我们对这种症状感觉已经失去控制的表现。。。
其实,每个人在一生中要做到不焦虑不控制是不可能的。。不论是母亲还是孩子。。不论是在修行的还是还没有修行的。那么,如何和焦虑和控制相处就是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方向。。。
就像一个人生病了,短期之内消除这个疾病至少目前没有这个可能,那么如何与这个疾病造成的困扰和平相处就是一个我们必须学习的方向。。
而所谓修行,就是能够带着这样一颗觉察的心,去看到自己内心的起起落落,去看到自己内心经历的风风雨雨。。只是看见,只是经历。。经历过了,你自然也就放下了。。这个过程不是控制出来的,而恰恰是经历了以后自然而然放下来的。。
那么真正的控制感又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的控制就是从培养自我的力量感开始。。
面对生活里面太多的情景,平常的我们拥有的其实更多的就是那种失控的感觉,唯有坦然承认那种失控,承认在很多很多的事情面前,我们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伟大,那么厉害,那么能干,那么全能,如此,我们才会放下自我那颗傲慢的心,去谦卑的学习,去谦卑的向那些走在前面的前辈学习,在学校实践的过程里,于是我们慢慢的就积累了一些的力量,唯有我们自己的力量越大,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才会感觉琢渐增长。。
失控感和可控感总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对孩子不努力学习的焦虑我们比较不能控制,因为那个因取决于孩子,努不努力在于孩子,不在于你,所以,控制孩子很难。。但是,你可以控制你的焦虑,假如你忽然看到你对孩子的焦虑其实就是你对自己未来的焦虑,那么,唯有在这个基础上,你才会在自己身上开始努力,努力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努力去学习如何更好的打造自己。。
最后,你会发现,你成长了自己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支持到孩子,于是,你发现,你和孩子一起走在共同前进的道路上。。。
夫妻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实也可以这么说,感觉失控,恰恰是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能力的局限的开始。。唯有看到自己的局限,我们才有方向去打开自己的局限。。这个时候,行动就必须跟上,因为,不行动的本身就是局限。。
失控感越多越大,表明我们的原生态环境越小。。。同时,也表示,我们可发展空间越大,潜力越大。。
一个被母亲控制得妥妥的孩子,一个被老婆控制得稳稳的先生。。能量的流动都受到无形的限制。。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可控感在造就别人过多的失控感里面有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