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被学生激发了,也被学生感触动了。
那天上午上课,讲老马的秋思,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基础上,我像往常一样,从诗歌中的意象下手,景物是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最容易找到的内容,有的学生找的是鸦,有的学生找的是昏鸦,我本来设计的是先找到意象,再找到形容意象特点的词,来感受意象形成的氛围,可是,学生直接就完成了,我只好把问题改成了“你觉得这些形容词有好还是没有好?”学生低头沉思,既思考问题的本身,也思考老师问这个问题的意图,然后大家就开始小声议论,直至后来,班级吵开了,一部分说,当然是有好,因为,有了这些词,景物就有了感情,也有学生说,当然是没有好,这些景物本身,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情境,同学们吵得不可开交,然后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我请同学们将这些景物画下来,然后描述这些景物形成的氛围,然后再请同学们在这些景物旁边加上些东西,来表现诗歌中使用的形容词表现出来的特点,然后再请同学们用语言来描述它,同学们发现,加上了这些形容词后,语言形成的意境特点更突出,给人的感受更强烈,我告诉孩子们,写作也可以借鉴,然后就是通常的基于赏景的悟情,讲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以喜景衬悲景使悲景更悲时,一个学生突然一拍桌子,说了一句“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我的心里当下就冒出了一句话,我是不是小小的实现了一把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美好愿望嘞!
就再还沉浸在这种灵魂碰撞的愉悦中喜不自胜时,下午的一个孩子,让我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摔得生疼生疼的。
下午查作业,我很严厉的质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你的作业总是交不上来?家里没有人管你吗?父母不在吗?孩子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个所以然,再问,孩子突然就哭了起来,说:“我家我爸说了算,他天天都能回家,就是总去打牌,回家很晚很晚,从来不管我。”我突然觉得这么逼他,不合适,但是回到办公室想一想,我还真的就得逼着他努力,因为,没人管他,他得好好管自己。
有时候想想,真的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孩子在一个积极向上,管理严格的班级有向善、向好、向上的追求,无奈,硬件跟不上———家长不配合,长期以往形成的习惯又让孩子根本管不住自己,超级低的自律状态就遏制了孩子的进步。早些年,我还会高高在上的说,你都发现自己的问题了,怎么还不改变?家里没人管你,你自己不能管好你自己?我看你想变好也只是想想吧!这一连串的问题,往往问的学生哑口无言,因为,他也没有答案,更找不到罪灰祸首。后来,我去了农村学校任教两年,均衡发展下的学校之间教师交流轮岗,因为学校所在的乡不大,孩子家都在学周围,家访变得轻而易举,我走进孩子的家,亲身感受到家长的怯懦,孩子的不适,我尽量不四下打量,跟家长由生活琐事聊起,说的最多的是孩子,才发现,这些孩子,跟着父母颠沛流离,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安全感和归属感基本为零,大部分孩子的主要任务都不是学习,而是帮助父母谋生,小小年纪,就已然尝尽世事艰辛,当我们表示友善和关怀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消除与我们的隔膜,虽然成绩仍旧不好,但是,不耽误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所以,听到这个孩子委屈的低诉,我突然觉得我这是在提醒他的生活不是一个正常孩子应有的生活,但这并不是他期望的生活,我应到做到的不仅仅是教会他认识到生活的真相,更应当教会他在意识到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能热爱生活,瞬间觉得内心的愧疚无法言表,我让他先回去了,走的时候我告诉他,生活中我们能选择的事情不多,请选择自己真心想要的。
后来,这个孩子任然还是有许多不是很好的习惯,但是态度自然转变了许多,时间是个魔法师,以后,我想,他会成为最好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