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 "主动、独立、思考与实践"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天读后感
零.前言
今日阅读时间21:30至22:30,时间1小时,进度到了第二章完,算一算进度,如果每天只阅读一个小时的话,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样子。这是应该是我目前为止阅读速度最慢的一本书了。后面输出还是要把效率提起来,下面直接进入正题吧。今天试试拆书帮的RIA读书法,也是好几年前看的书了,好像还从没用过(可能并不是标准RIA)。
一.今天读了什么
今天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章后半章以及第二章的内容,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讲阅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对待态度,第二章则是后面18章内容的总纲,对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进行了分别介绍,为读者画出了一个整本书的主体脉络(或者说是理解顺序),这四个层次是从低到高递进的。
二.今日分享
1.要想提高需要读比自己高的书。
阅读目的分为获取咨询和增进理解,而要有所提高,需要读一些比当前自己理解层次高一些的书——在阅读中通过增进理解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换个方法说,阅读和自己理解程度差不多的书叫获取咨询,可能增加的是知识的广度;阅读比自己理解层度高的书并悟出了一些道理,增进的是知识的厚度。另外如果读的是低理解层次的书,有可能读了会发现一些书只是对你已知知识复述而已,甚至想想小孩子的一些读物,或者是网络部分标题党文章。所以要读书,读好书,今后尽量压缩这类信息的阅读时间(此一点就不放最后一部分了)。
金句:什么情况需要为必须要理解而阅读?一是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二是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
2. 主动、独立、思考、实践。
** 关于主动**
书里说,阅读一是要主动,二是要有技巧。 我认为主动是一个想提高的人的必备态度,书里也比喻,作者就像一个投球手,读者就是接球手(棒球术语中叫捕手),而且作者可能同时投得不止是一个球,可能会有很多,接不接得到,接收到多少就看读者自己的主动水平和能力技巧了。
** 关于独立**
每个人的行为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会逐渐发展出一套自己的行为模式,而假定有一个类似赛亚人战斗力显示眼镜的道具能综合反映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指标,那么我觉得可能主要与一个人的所处环境与自身行为素质综合反映有关。行为素质表示能力与特性,所处环境表示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行为素质由硬件和软件综合作用产生,硬件是身体素质,软件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每个人的操作系统(大脑底层结构)是类似的,可能在版本号上比较五花八门,这就存在一个应用程序的兼容性问题。
遇见一本并不理解的书真正的阅读方法: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
假设我认同这个观点,那么我想应当再延后一点学习永澄老师的领读稿,在我充分阅读这本书有一定功底了再去学习,这样对书的理解以及收获会更好。另外,我应该慎重对待网上的拆书稿和听书节目了,可以通过这些节目筛选自己需要的书,但需要的还是要通过自己阅读才有较深收获。
关于思考
他人的应用系统移植到自己身上并不一定适用,一定是需要通过自己的优化或者重新编译,重构出属于自己的版本才行。而中间的过程就需要思考,思考即是重新编译的过程。
关于实践
安装在自己系统里了就要去用,用了才能发现问题并持续迭代(想想自己的手机里有多少感觉有用但没并没有用过几次的吃灰APP),而不是一切只停留在随机缓存中,过了就没了,读过即忘记,留下的大概是读完后一段时间的虚幻满足感。这么想来,感觉真的是在原地踏步,而“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金句: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这么说。(知行合一,深层思考)
如果你追寻的是一种理解,你就必须去理解它,否则没有人能向你解释清楚。
最后再分享一句话说明读书的重要性:
懂得如何通过书本来教导自己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是一直都有老师能教导你。
三.行动
1. 行动起来
思考和知行合一非常重要,而这一点也是我的短板,从现在开始要日日做复盘,每天在行动中改进一点,过几日了有必要把永澄老师上半年的减重管理计划翻出来再研究一下。
操作系统这一段,我觉得以后再上面还可以再延伸一下,可能可以算一方面的个人认知方法了,电脑操作系统好多年没看过书了,有必要的话应当拿出来再看看,也不确定是否过时了,但得考虑怎么把书和现在的事情联系起来,不然有点尬。
2.选书单。
这本书之前也读过一部分,读了书的第二章,知道了书的阅读几个层级,而这本书主要是要教你应用的,所以学来得用。昨天中午略读了一小段田志刚老师的《卓越密码 如果成为专家》,书里提到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专家都是通过在某个领域耐心挖掘才有所成就的。另外在周日读的三木雄信《10倍速目标达成法:孙正义的高效法则》,书中在找到目标最佳途径的“三大基础战略”之一“关键战略”中也提到要“尽可能细化领域创造一个只有自己才能进入的舞台”,所以近期要和自己好好对对话,结合今年制定的目标,定个范围,框个书单出来,好好学习,同时也要不怕试错,动起来总是没错的,保持抬头看就好。(以上的内容在本周内先落实一初版看是动了)
3.时间安排和硬件锻炼
综合来看,今天阅读一小时,整理和输出我估计要近两个小时,输入时间还是不够,中间思考也不充分,还得再找点时间出来。另外一直说但没行动的身体锻炼明天早晨正好有个活动可以启动了,打起精神好好参与,以此为契机把这个习惯延续下来,提高大脑活性。
(完成于8月28日0:24,比昨天早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