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的时候看到网友们讨论——“你为童年做过哪些报复性消费或者补偿行为”,我觉得这事如果提起来,表面上是冲动,但实际上心里的委屈和空洞怕再也填补不了。
网友甲说:自己的男朋友小时候家里不让坐唱着歌的摇摇车,长大后自己有钱了,只要能把自己塞下去,每次都会坐。哪怕路人像个大傻子一样看着他,后来坐不下的时候,他就给家里小辈们投币坐,甚至后来直接买了一个摇摇车放在家门口。
这种事情,其实我深有感触,每次只要我经过摇摇车旁边,我就站在旁边发呆,就一直盯着看,朋友嘲笑说,你会把摇摇车压坏的。我不会感受到摇摇车的快乐了。在我大二那年,我闺蜜跟我在一公园里玩,我看见了旋转木马,很多小孩排着队在上去,我说:我也好想去呀,闺蜜立马去买了票,并让我赶紧去排队。进去后,我担心压坏,还挑了个大的马,跟着旋转木马的音乐,我看着外面露出老母亲笑容的闺蜜,以及照片里我在上面傻乐的样子,觉得甚是不好意思,又很感谢她鼓励我填补了一个童年时的空缺。
其实我很喜欢毛绒玩具,那种摸起来手感很好,长得很好看的玩具,我只要看到就想买下来,但是小时候我从来都没有得到过。弟弟有个喜羊羊,那只毛绒玩具我初次看到的时候,是很嫉妒的,我在想,凭什么他的童年会有毛绒玩具,而我却没有。第一次收到一个毛绒玩具,是我的室友追求者送的,1.5米那么大的一只熊,大家都拿着拍了照,她说没有地方放,就说送我了。其实我知道很尴尬,这是别人追求者送的东西,但这只大熊真的很大很可爱,毕业后我还带它回家了。第二次是前任送我的,一只戴着眼镜的小黄人,没有肩膀却穿着背带裤。他抱在怀里直接就去付款了。小黄人是很可爱,分手了我也没扔掉,后来看着它,我有时候又很来气。
后来我就毕业了就开始挣钱买娃娃了。我会在抓娃娃机前逗留,并且努力抓毛绒娃娃,抓到了很小的穿着围裙小熊也是我至今抓到的唯一一只娃娃。在公司里,偶尔还会发一些纪念款的小玩具,小狗、小牛什么的,我都会善待好,还带回老家。而我自己,有天在浏览淘宝的时候,看见一款小恐龙毛绒玩具,前后犹豫了很久,还看了买家秀,觉得实物堪比案发现场。在某次逛商场等人的时候发现了类似的小恐龙还有其他的玩具,觉得一下子不能全都买下。再三挑选中,我只挑了两只——一只小恐龙,一只阿狸。美好的手感,让人又想再买几个。公司里活动的时候,有那种毛绒玩具的小猪财神爷,过了时节被冷落在角落里堆了灰,我说:我可不可以带回去呀? “你带吧,反正也没人要。”外面的屋子,没有办法存放这么多小玩意,我就都带回了老家,大大小小的毛绒玩具,占据了一整个大的行李袋。
又或者说,我这些行为并不是补偿性行为,只是喜欢。但是,如果我从小又得到那些玩具熊或者毛绒玩具的时候,我应该不会如此。每个人的童年就是有着缺憾,但我的经历对比网友乙读完小学就辍学,现在看见书就只想疯狂地读那种缺憾来说,要幸运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