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公司宣传的隔空充电,可行吗?

感受一份一份的光


1.功率超过安全规范

具体原因是这样的:

各个国家对电磁辐射有限制(各国观测得出对人体伤害最小的值,同时还要小于十几二十多倍),限制分职业与非职业。职业就是从事微波、以及电磁类工作。工作缘由被电磁波照射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对他们的限制就会稍微松一些。比如,对于2-300Ghz的电磁波,职业允许的是137V/m,而普通人就是63V/m。职业是非职业的2-5倍。

而在那个广告的关键信息里,有一条是“用毫米波定向发射给手机”・毫米波)也就是波

长在1-10毫米的电磁波,如果去查限值,国标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对毫米波段的要求是,频率除以7500。得到的数字・单位是瓦/平方米、我们以典型的、现在常用的WiFi5Ghz的频率计算,结果是0.32W/平。

这个数值是什么意思呢?规范中要求的0.32瓦/平米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值。因为它不光要考虑到电磁波对人体加热的效应,也要考虑电磁波对其他设备的影响。我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比如,如果它太大了,就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所以,这个安全线只要制定了就很难有大的变动。

总结:

安全规范迈不过去,普及就是不可行的,那么其他的领域还是有探索的可能。

为什么还要发布这样的广告呢?

其实现在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各个产品同质化很严重,硬件都会堆积,软件部分个人有个人的选择,那么差异化很严重,发布这个隔空充电或许是一个噱头。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就跟屏下摄像头与折叠屏,其实还是没有成熟,但是都在做。

隔空充电也是这样的。后续如果那些专业素质并不是太高的科技媒体没有把隔空充电中最不靠谱的东西拿出来大说特说的话,可能在不久之后,你会看到其他手机品牌也开始宣传隔空充电之类的根本上是不了的技术。

总之,现在来看,手机在室内隔空充电是一个不太可能上市的功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