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一生目标明确,无论是在鲁国、魏国还是在楚国,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做出了“杀妻求将、母死不葬、死后杀人”等很多为时人和后人所不齿的事。用今人的眼光,或者说用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来评价吴起,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利狂徒。但沧海桑田,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是功名和道德兼备的完人,人的一生目标不同,追求不同,千秋历史如烟云,功过是非任尔评!
一、弃儒学兵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少钱,弄得倾家荡产,也没得到一官半职,遭到乡人的讥笑和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儿现在与母亲告别,游学四方,若不能拜将入相,取得富贵,决不返回卫国与母亲相见。”母亲流泪挽留他,吴起头也不回地走了。
吴起来到鲁国,在孔门弟子曾参门下学习。曾参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他对吴起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吴起聪明,昼夜苦背,不辞劳苦,对师傅的教导一一记牢。齐国大夫田居出使鲁国,看到吴起勤奋好学,甚是喜欢,虽其年少,但也把女儿嫁给他为妻。曾参知道吴起家中有老母在堂,便同他:“你离家游学,却从不回家探望自己的母亲,作为儿子,你怎能心安?”吴起答道:“我曾向母亲起誓,如果没出息,决不返回卫国。”曾参说:“你可以向别人起誓,却怎么能向自己的母亲起誓呢?”便对吴起的为人不满。不久,卫国传信来,说吴起母亲已死,吴起仰天大哭三声,马上收泪,诵经读书如常。曾参怒道:“吴起母亲死去,自己却不奔丧返家,是一个忘本之人。河水无源就会枯竭,树木无根就会倾倒。人若无本,怎能得善终?吴起不是我的弟子!”此时曾参年老多病,对吴起说:“我再教你最后一节课。”曾参把弟子们都叫到跟前说:“你们年轻,将来前途漫漫,一定要学为师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老了,还想告诉你们三句话: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吴起磕头后,掉着泪离开师傅曾参,从此拋弃儒学改修兵法。(作者注:以上关于吴起杀人,母丧不奔的事情,争议较大,《史记》虽有记载,但司马迁在前面加了一句话:“鲁人或恶吴起曰”,说这些传言是鲁国人诋毁吴起才说的。另外从逻辑上来说,吴起是逃犯,不敢回去奔丧,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能作为他不孝的证据。再说了,今天很多在外当官或当兵的,父母亲人去世不能回去奔丧,还被树为舍己为公的正面典型,今人对孝的推崇还不如古人呢,所以也没资格这样去评价吴起。)
二、杀妻求将
几年后学成,吴起找鲁国相国公仪休求官。公仪休有着极深的治国之道。公仪休与吴起谈论用兵之道,发现他是个将才,便将他举荐给鲁穆公。鲁穆公封吴起为大夫。吴起得到了优厚的俸禄,便纵情声色,娶了许多小妾。此时齐国相国田和想要篡夺君位,准备先兴兵攻打鲁国,扩大自己的权威。鲁国相国公仪休向鲁穆公奏道:“要想打败齐军,非得重用吴起不可。”鲁穆公虽然口头答应,却始终不肯拜吴起为将。
等到齐军攻下成邑(故址在今天山东泰安市东南),公仪休再次奏请鲁穆公道:“臣曾举荐吴起领兵破敌,君上为何还不重用他呢?”鲁穆公答道:“寡人也深知吴起有将才,然而他娶的妻子是齐国田家之女,世上至爱莫过夫妻,谁能保证他不起反叛之心?”
公仪休出宫,吴起便问道:“齐军已侵入我国纵深腹地,君上是否已找到能够破敌的良将?今日不是我吴起夸口,君上若让我统兵为将,我定能将齐军杀个片甲不留。”公仪休说:“我向君上再三举荐你,君上因你与齐国田家通婚,这才犹豫不决。吴起说:“解除君上的疑心,这还不容易?”吴起回家问他妻子。“男子都愿意娶妻,这是为什么?”妻子答道:“娶妻自然是为了成家立业。吴起说:“丈夫能拜将入相,加爵进禄,功垂青史,名传千载,这是更大的家业,你是不是也希望为夫我得到这些?”妻子答道:“当然。”吴起说:“我有一事相求,请你成全于我。”妻子不解地问:“妾是一个女子,哪有能力帮助我夫成就功名?”吴起说道:“现在齐国出兵攻鲁,鲁君本想让我统兵为将,只因我娶的是齐国田家女儿,他这才犹像不决。如果我能带着你的人头去拜见鲁君,他必定会消除疑心。这样一来,我的功名富贵就有望了。”妻子大惊,正想开口说话,吴起拔剑一挥,妻子的人头落地。吴起带着妻子的人头来见鲁穆公,奏道:“君上因臣的妻子是齐国田家女而对臣起疑,现在臣已将妻子杀死”。鲁穆公心中不忍,摆手说道:“请你先下去。”一会儿,公仪休入朝拜见鲁穆公,鲁穆公对他说:“吴起杀妻求将,实在太残忍了。寡人看他居心叵测。”公仪体说:“吴起不爱妻子,热衷功名,君上现在若不起用他,他必会助齐攻我。”鲁穆公便听从公仪休的劝告,拜吴起为将军,率兵两万迎击齐军。
吴起为将军后,与军士同甘共苦,见到车士背粮过多,行走艰难,便与他们一同背粮前进。军土们对吴起感恩戴德,亲如父子,发誓拼死疆场。齐国田和领军长驱直入,听说鲁国起用吴起为将,很是轻蔑:“此人是我田家女婿、好色之徒,他懂得什么排兵布阵?鲁国让此人率兵,怎能不一败涂地!”等到两军对垒,田和见吴起不出营挑战,便偷偷派人去鲁营窥探,探子看见吴起与军士席地而坐,同釜吃饭,回来报告田和,田和又大笑说:将军有尊严,军士才能敬服;军士敬服将军,军队才能有战斗力。吴起如此领兵,怎能服众?”便派校尉张丑,假称求和,到鲁军中探看虚实。
吴起将精兵藏在后军,自己带着一班老弱残兵出来见客,骗过张丑。吴起将张丑留在军中欢饮三日,绝口不提发兵交战一事。张丑临行前,吴起又再三向他申明,愿意和齐国言和退军。张丑刚刚离去,吴起立即暗中调兵遣将,分作三路,尾随张丑向齐军进击。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来,田和大惊,齐军营中更是一片混乱。齐军抵挡不住,大败逃去,吴起率兵一直追击到平陆,方才班师回朝。
鲁穆公大喜,晋封吴起为上卿。田和因张丑误报军情,要将他治罪,张丑自告奋勇去鲁国用反间计离间鲁国君臣。田和让张丑带上美女两名和虎皮两张、象牙两对,扮成一个富商,到鲁国向吴起行贿。吴起贪财好色,当即将礼物收下,对张丑说:“请转告相国田和,假如齐国不侵犯鲁国,鲁国决不会发兵与齐国交战。”张丑气愤吴起以前使诈,便想以牙还牙,离开鲁国都城曲阜时,故意将行贿一事加油添醋地泄漏出去,搞得鲁国沸沸扬扬。鲁穆公闻听此事,向众臣说道:“吴起真的居心叵测啊。”打算将吴起削爵治罪。吴起闻听,心中惊惧,连夜弃家逃到魏国,在国相翟璜家做客。
三、创建武卒
翟璜向魏文侯引荐吴起。文侯问翟璜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翟璜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作者注:田穰苴,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魏文侯问吴起:“听说你曾为鲁国立下大功,如今你为何弃家逃到敝国?”吴起答道:“鲁君猜忌多疑,听信谗言,所以我才逃命到此。听说君主您礼贤下士,天下归服,所以我愿为君主您执鞭马前,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魏文侯喜形于色,又问:“听说你著有《吴子兵法》,有哪些取胜要诀?”吴起答道:“兵不在多,以治为胜。努力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兵马,施之以恩,使其乐战、乐死;料敌用兵,因情击敌,根据各国的政治、地理、民情、兵马、阵势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法。魏文侯点头称好,又问:“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而魏、韩所得要少。如今,魏国处于赵国的西南、秦国的东边,向南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三国拉锯争夺的地方。我们魏国很压抑,你说魏国该当如何发展?”吴起说:“魏国的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所以魏国首先要做到自强自立,然后打破封锁、向外发展。魏国山多地少,人口密集,粮食勉强维持国内需求。但是,魏国境内有盐湖,如果盐湖产的盐销往周边国家,获利肯定很多。如果用盐业收入建立一支精锐的兵马,就能解除魏国的困扰,实现魏国的梦想。”魏文侯很认同,立即封吴起为西河郡守。
吴起来到西河,整修城池,操练兵马,对军士关怀爱护备至,与他做鲁国将军时无异。为防秦国入侵,吴起在西河修筑了一座新城,取名为吴城。吴起又用魏国的盐业收入招募特种军士魏武卒(作者注:大秦新军、魏国魏武卒、齐国技击骑士、赵国胡刀骑士被称为战国四大强军)。穿三层衣甲,操十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支,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裹三日之粮,负重奔跑,由拂晓至日中,能奔跑一百里者,才能应征加入魏武卒。到达战场后,魏武卒能立即投入战斗,同时具备高超的格斗技能。吴起报请魏文侯,给予魏武卒很高的待遇,免除魏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魏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它,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下令说:“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赏赐如前。”百姓们都争抢去搬。最后吴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们争先恐后参战,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作者注:商鞅徙木立信的典故是模仿其老乡吴起的吧)
各项准备就绪后,吴起发兵袭击秦国,将黄河以西五座城池攻占。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便开始屡屡进攻魏国,企图夺回城池。魏国魏武卒全力与秦军作战。在拉锯战中,吴起和魏武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坐车魏武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名魏武卒的母亲知道后大哭起来。邻居说:“你儿子是个魏武卒,郡守亲自为他吸取疮脓,你为什么要哭呢?”这名魏武卒的母亲说:“当年郡守为他父亲吸过疮脓,他父亲作战时便一往无前,战死在疆场。现在郡守又为我儿吸疮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哪里。”
西河郡守吴起,为激励魏武卒,还请魏文侯前来举行庆功宴会。魏、秦两国拉锯战中,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玉、铜、象牙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后,还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的父母妻子。对死难将士的家属,每年都派人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
此时的魏武卒,已经无比强大。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障碍阴晋城。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迎战,这些魏武卒不待命令便自行穿戴甲胄,主动请战。吴起率领魏武卒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魏武卒人虽少,却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魏反复冲杀,将五十万秦兵打得大败。通过吴起的数年经营,魏国牢牢控制了河西地区。他将自己多年指导战争的经验,整理成为军事理论,写成《吴子兵法》一书,流传后世。
四、劝谏武侯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
魏武侯曾向吴起询问国君继位后第一年称作“元年”的含义,吴起回答说:“元年就是国君必须要行事谨慎。”魏武侯问:“如何行事谨慎?”吴起说:“君主必须端正自身。”魏武侯又问:“君主应当怎样端正自身?”吴起回答说:“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话有什么办法能端正自身呢?那应当广开言路并从中选择,使自己的心智聪明。古代的君主一开始处理国政时,士大夫如有进言、士人如有请见、百姓如有请求,君主一定会满足他们,公族如果有人来请安问候一定接见他们,四方有人来投奔都不拒绝,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双眼不受蒙蔽的方法;君主分赏俸禄必须要周到,使用刑罚必须要恰当,一定要宅心仁厚,时常惦记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患,这样就不会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风要正派,亲信的大臣必须亲自挑选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职务,管理百姓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这样君主就不会失去权力,这都是《春秋》中的嘱托,也是君主继位后第一年必须要做的大事。”
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吴起上前对他说:“有人曾把楚庄王的话告诉过您吗?”魏武侯问:“楚庄王是怎么说的?”吴起回答说:“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退朝后他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楚庄王说:‘我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深感忧虑。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他说过:“诸侯中能得到师傅的可称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称霸诸侯,得到提出疑问的人的能够保全国家,自行谋划而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会灭亡。”现在凭我这样的本事,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因此我深感忧虑。’楚庄王因此而忧虑,而您却因此而高兴。”魏武侯后退了几步,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
吴起做西河太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商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商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商文说:“可以。”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商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商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商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商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商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商文。 商文死后,公叔痤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公叔痤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公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五、吴起变法
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的才干,一见面便拜他为楚国令尹(作者注: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吴起感激不尽,向楚悼王奏道:“楚国有沃野千里、人口百万,本应雄压诸侯,世世执掌天下霸主之位,但现在衰微,主要原因是不善于备战养兵。要想使兵马强大,首先得有充足的军费。如今楚国冗官满朝,更有许多王室的远族远亲,尸位素餐,消耗着楚国财力,而三军将士却因薪俸不足而食不果腹。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他们为国效力拼死也无法做到。大王如能听臣之计,罢免冗官,断绝王室远族远亲的俸禄,将这些钱财用来养兵备战,楚国必能国威大振。”楚悼王深以为是,命吴起着手改革。
吴起学习魏国李悝变法之道,重新排订官制,削去朝内朝外冗官数百人;又下令断绝已传五代的王室宗族的俸禄,让他们自食其力,五代以内的宗族成员的俸禄也依次削减,所省费用全部缴入国库。
吴起又向楚悼王奏道:“楚国地广人少,要开辟和耕种土地,就需要大批劳力。我们应该学习韩、魏、赵这三国,他们为了招来劳动人手,采用优惠政策,收买民心。这样,各国奴隶们纷纷从公室、贵族之家逃往私门,去之如流水。由于大批奴隶逃亡,一些国家的公田变成了荒原。这样,自周朝建立以来实行的井田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因为百姓不肯尽力于公田。看到这些社会变化,鲁国率先实行初税亩,即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库收入。现在的楚国,也应效法鲁国以及‘三晋’。”楚悼王点头称好,安排吴起一一实施。
吴起又推行在魏国创立的魏武卒兵制,从楚国各地选来大批精壮军士,日夜加以训练,同时提高他们的薪俸待遇。军士无不感激,纷纷表示要以身许国,捐躯沙场。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军力大大提高,威震诸侯。巴国等周边小国前来臣服,齐、韩、魏、赵等强国也无不畏惧,不敢与楚国为敌。楚国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六、杀身之祸
此时的吴起已六十岁了,离开家乡快四十余年了。经历了少时的贪玩、母亲的责备、求学的被逐、田妻的被杀、在鲁国的浮沉、在魏国的喜忧和如今在楚国的鼎盛。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被吴起削去棒禄的楚国宗室子弟不等将楚悼王入葬就开始在新郢都作乱,意将吴起杀死。吴起被迫逃入王宫,众人手持弓箭紧追不舍。吴起见难以脱身,便抱住楚悼王的尸体躺下。众人开弓齐射,吴起射中,楚悼王的尸体也中了几箭,吴起临死前大叫道:“我死不算什么,你们对大王怀恨,箭射其尸,大逆不道,看你们怎样逃脱国法制裁!”众人听了吴起的话,连忙出宫逃走。还未死去的吴起想起了师傅曾参的教导,后悔道:“夫子的话字字珠玑呀,可惜我贯彻不够,如今悔之晚矣。等到了地下,我再重入曾参之门,认真学习吧!”不久,楚国世子芈臧继位,即楚肃王。楚肃王怜惜吴起的才能,追究宫中射尸一事,命其弟芈良夫率兵将作乱之人诛杀灭族,共灭七十余家。但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吴起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
七、名利狂徒
吴起的一生毁誉参半。他以儒家为形,兵家为骨,法家为心,作为兵家,法家和实用主义者,吴起是成功的。他一生目标明确,无论是在鲁国、魏国还是在楚国,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宁愿放弃高尚的通行证,去选择一篇卑鄙的墓志铭。做出了“杀妻求将、母死不葬、死后杀人”等很多为时人和后人所不齿的事。白居易有诗云: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于石: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可参考:乐羊啜羹)。用今人的眼光,或者说用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来评价吴起,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利狂徒。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吴起的极端个性为日后不得善终埋下了伏笔。曹丕在一首名为《煌煌京洛行》的辞赋中对于吴起之死用16个字进行了说明。即“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这16个字的意思大约就是吴起这一生总是与灾祸同行,而他本人则总是心智偏差(为达目的有点不择手段)、而寄希望过大或对自己要求过高。他为了谋得功名,杀过两次人,第一次是杀了嘲笑他的人,第二次是为了取得鲁国的信任,竟杀了自己的妻子。这两处行为就足以说明吴起在心理上的“智小”。此外吴起在楚国搞变法,虽然成效显著,但同时也有急功近利之嫌,为了急于显示功劳,而忽略了贵族们的情绪,则暴露了他在政治上的“智小”。这正是“智小”之心难撑“谋大”之局。吴起在临死前为了活命,就逃到楚悼王的尸体旁边,拔出箭扎在楚悼王的尸体上,然后大呼别人射楚悼王,这种行为也有失气节,死也要拉七十余家贵族来陪葬,内心歹毒可见一斑。总的来看吴起,在军事上,他是当之无愧的名将、军事家,但在谋略上和德行方面,却备受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