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一次汇报课

周三是我第一次讲汇报课的时间,在上课之前,苦思冥想了两天,设想了无数的场景,假设了无数的可能,课件修改了一遍又一遍,语言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大脑混乱为止。有这些反应的最大原因在于自己太紧张了,第一次经历汇报课,感觉无从下手。

汇报课,它还是如约而至。从最开始的说话的紧张,到最后的心态放松。我感觉自己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伴随着铃声的响起,我人生的第一次汇报课结束了。结束的是汇报课,留下的却是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和反思。各位领导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也将他们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了我,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多借鉴并整合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对于不足的地方,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多写写,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相应的规避。

第一条,课堂留给学生的时间过少,学生缺少自主思考、谈论和合作的机会。汇报课上,我在大篇幅的讲解知识点,留给学生的时间明显不够,让学生只能跟着我的思路走,缺少了学生自己自学的过程,这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明白了这个知识点,但是在后续的应用过程中却容易出现问题,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同时,课堂教学更应该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习方法而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和内容。

第二条,对于教材的理解能力还有所缺乏,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像柳老师所说的,太过注重面面俱到,从而造成学生体会不出哪个地方是学习的重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复杂性的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也产生了较消极的影响和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是相当不利的。

第三条,缺乏必要的板书。PPT能够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但是就像看电视一样,容易被遗忘。只有将重点知识书写到黑板上,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点所在,突出重点知识。

第四条,缺乏情感的培养。小孔成像最早的发现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讲解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五条,难点突出不够。小孔成像是光的传播的难点内容,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够,同时还会夹杂光的直线传播作图相关内容,两方面的结合使小孔成像的难点性进一步突出。但是,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却是一带而过,并没有突出知识的难度,造成学生在课下难以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而画图方面就更无从说起。

通过对于汇报课的反思,我在以后的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课前的备课(电子备课+手写备课),做好课后反思和总结,多阅读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同时要多去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学习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