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函数

对于程序员学习来说,demo是很重要的,只要所讲的知识点有了demo,就会变得很容易理解,此处我也是使用这种方法。

知识点一

一般来说,內建的callable函数可以用来判断函数是否可调用。

>>> import math

>>> x = 1

>>> y = math.sqrt

>>> callable(x)

False

>>> callable(y)

True

知识点二

如果在函数的开头写下字符串,它就会作为函数的一部分进行存储,这称为文档字符串。

def say_hello(name):

    'print hello + name'

    print 'hello,' + name

文档字符串可以按如下方式访问:

>>> say_hello.__doc__

'print hello + name'

注意:__doc__是函数属性

知识点三

*(1,2,3) 等价于 1,2,3

**{'x':1,'y':2,'z':3} 等价于 x=1,y=2,z=3

知识点四

变量和所对应的值用的是个“不可见”的字典,內建的vars函数可以返回这个字典:

>>> x = 1

>>> scope = vars()

>>> scope['x']

1

>>> scope['x'] += 1

>>> x

2

globals函数获取全局变量值,该函数的近亲是vars,它可以返回全局变量的字典(locals返回局部变量的字典)。例如:在局部变量有parameter,想要调用全局变量parameter,此时就要使用globals()['parameter']来获取。

如果在函数内使用全局变量,必须先声明这是全局变量,再来使用,例如

>>> x = 1

>>>def add_global_x():

             global x

             x = x +1

>>> x

2

知识点五

默认参数很有用,但使用不当,也会掉坑里。默认参数有个最大的坑,演示如下:

先定义一个函数,传入一个list,添加一个END再返回:

def add_end(L=[]):

               L.append('END')

              return L

当你正常调用时,结果似乎不错:

>>>add_end([1, 2, 3])

[1, 2, 3, 'END']

>>>add_end(['x', 'y', 'z'])

['x', 'y', 'z', 'END']

当你使用默认参数调用时,一开始结果也是对的:

>>>add_end()['END']

但是,再次调用add_end()时,结果就不对了:

>>>add_end()['END', 'END']

>>>add_end()['END', 'END', 'END']

很多初学者很疑惑,默认参数是[],但是函数似乎每次都“记住了”上次添加了'END'后的list。

原因解释如下:

Python函数在定义的时候,默认参数L的值就被计算出来了,即[],因为默认参数L也是一个变量,它指向对象[],每次调用该函数,如果改变了L的内容,则下次调用时,默认参数的内容就变了,不再是函数定义时的[]了。

所以,定义默认参数要牢记一点:默认参数必须指向不变对象!

要修改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用None这个不变对象来实现:

def add_end(L=None):

                 if L is None: 

                          L = []    

                  L.append('END')

                  returnL

现在,无论调用多少次,都不会有问题:

>>>add_end()['END']

>>>add_end()['END']

为什么要设计str、None这样的不变对象呢?因为不变对象一旦创建,对象内部的数据就不能修改,这样就减少了由于修改数据导致的错误。此外,由于对象不变,多任务环境下同时读取对象不需要加锁,同时读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在编写程序时,如果可以设计一个不变对象,那就尽量设计成不变对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