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有骄阳》中选取了五个场景对各个镜头以及镜头的剪辑进行分析
这一场景时长大致20秒,由三个镜头构成,是全片的开头部分。景别多变,由全景开始,接着是近景,中景,全景,近景。由勾勒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到对人物表情刻画的变化,体现了这是一个从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整体感知到深入人物内心的过程。风格古典的背景音乐节奏舒缓,和故事大环境(年代,地点)以及全片节奏很匹配,奠定了故事基调。第一个镜头摄像机平放,拍摄的全景,用了客观的平视角度,客观交代故事发生地点。第二个镜头摄像机固定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景别随着人物的移动而变化,用降镜头来运动造型。开始是仰视,逐渐降下镜头为平视。因此人物和其所持的物体的入境是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的,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从而观众无意识地增强对影像的时间感。另外,这个角度的镜头将最开始入境的提桶在视觉上放大,一来就突出强调了这个物体,赋予了这个物体叙事意义。第三个摄像机在人物的斜前方,镜头为近景,能看清楚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可能从炉子的方向给人物的左侧打了黄色的光,从而交代这是一个焚烧炉。镜头随着人物的目光和动作进行移动,将关注点集中在主人公的关注点上,观众可以随着主人公的视点揣测其心理活动。这个场景镜头之间是时间连续关系,景别造型和角度造型都有,都是长镜头。镜头一和镜头二实现了全景到近景的跨越,角度由下到上,压缩时空的同时增添了戏剧感。镜头二到镜头三由全景跳到近景,主要是为了压缩时空。在声音剪辑上,首先动作音效比较明显,脚步声,打开焚烧炉和桶盖的声音增强了现实感。画外的旁白和背景音乐节奏统一协调,都是舒缓治愈的。
该场景大致29秒,6个镜头。内容,拍摄和剪辑上跟上个场景相似,灯光上依然以自然光为主。但毕竟是主人公要离开了,所以时间更长,在景别和拍摄角度变化上更复杂。在近景与全景转化的基础上增加了中景。镜头一和三,用近景表现了医生的神态,同时通过窗帘入境和出镜,体现了医生隐藏的情感。镜头二为全景。摄像机应该在楼下那群人头顶的斜上方,是从医生的视角望去的情景,比较偏主观。镜头四为中景,摄像机在孩子们的正面的斜下方,体现出孩子们所处的位置相对较高。正面这个位置比较客观地反映孩子们的面部表情,以便我们揣测他们的心情。镜头五开始随着小女孩移动直到她关门出镜,中景景别能体现小女孩的动作和表情,有利于情绪的表达。镜头六为中景,从正面平视的角度较客观地表现男孩的动作和神态,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这一组镜头为色彩蒙太奇组合关系,用差不多的景别来拍摄舍不得主人公离开的人,成并列关系。主人公和其他人形成对立关系。前三个镜头主要是上下角度变化为主的造型剪辑,体现的是上下拍摄对象之间的情感关系。后三个镜头是景别为主的造型剪辑,虽然如果以人为主体来看景别变化不大,但这栋房子的景别变化很大,依然产生时间连续的效果。后两个镜头在剪辑点上比较巧妙。镜头五以女孩摔门出镜(门还没关上)结束,镜头六以门关上开始。并且在声音剪辑上用门关上的音效突出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