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蜕化
差异、进退之认知,皆出于对比。世界各国皆有其独特、鲜明且充满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各国不论强弱,在历史大江中能作一叶扁舟顺势而下者,皆为进步的,且为可持续。
微观:中国自秦至清,向为强盛。因“物产丰盈”,遂自诩“天朝”。而清帝始作俑者,独创“闭关锁国”,可谓另辟蹊径。遂无人真切“开眼看世界”。熟不知此为固步自封,偏偏“怡然自得,品茗游乡”。故,国人不知哥伦布,更不知地球已被转圆。列强瞅准时机,扬帆起航,开启大殖民时代。就此,中国沦陷。谓之退化。
宏观:历史亦可谓之大田,人类文明为果、为粮。国家为田间之劳具。种田不易,且需好器。中国这铁犁早已锈迹斑斑,急需修护。于是修护工具——列强之类,挥之将至。定睛细辨,铁犁小改怕是无效,只好重铸。遂,左持列强,右握国共,施以冰火。列强为钝器,似铁锤,锤断中国之脊柱,敲碎千年之制度;国共为小件儿,似钉锥,修补中国之漏洞,细凿卡木之楔口。时至1949,铁犁铸成。再挥于大田之上,种出人类文明之硕果累累,鸟语花香。就此,破茧成蝶,谓之蜕化。
愚生认为:不是人类设定了历史,而是历史催生出人类,并借人类之手来塑造历史本身。可以说人类是被历史选中的长工,作为它改造、修缮自己的工具,人类的文明成果是它促使自己生长发育的养料。
人类是历史的细胞,群落是组织,国家是系统。系统的协调运作,内外环境(内指我们常人所说的世界,外指地球存在的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空间:恰当的日地距离,稳定的运行轨道… …)的相对稳定,是历史不断发展进步的保证。
因此,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窥探历史的演变之路(与其说是演变,我更想称之为历史的生长发育):高中政治课本中写道“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是英雄人物”。事情的确是这么回事,但话这么说出来我觉得欠妥。换做是我,这句话我会这样说:人民大众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一代一代不停歇地尽己之能,源源不断地向历史输送着养分,令其出落得或亭亭玉立或威武雄壮。此过程像极了生物的血液循环,从受精卵的形成一直到它生命的终结,该循环一刻不停。地球不灭,则人类不亡,则历史不止。换言之,人类这管子鲜血一直在流淌循环,历史又岂会死亡?
众所周知,自然环境客观存在,自然环境的演变才使沧海变桑田,水生演化为陆生。这说明人类正是适应了自然环境,才得以顺产。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历史选择的不是人类,而是其他生物。那么是不是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不会有现在的社会,更不用说伴随人类社会产生出来的科技文明等等。那现在的地球会是怎样的一个生态?
可历史偏偏垂青于人类这个物种。所以人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历史的终决选”。所以,人类只是被历史选中的大自然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