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卦——读书要思考

屯卦——读书要思考

      易经几千年流传下来,是我们先祖留下来的文化经典,在时间的磨砺中,使它的光芒掩盖了它真实的功用。一本书简单的理解就是告诉读者道理或是知识,传递的是作者的所思所想。是读者和作者对话的媒介,可现在易经背负了二千年的神秘色彩。现在提起易经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算卦的书,这本书原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李老师讲,是周文王的创业指导书。要想了解周文王写八卦的最初想法,还需要更多的文献支持,这些文献至少要是西周乃至夏商时期的才有贴近历史当时的情景的可能。 

       所以,在屯卦里,首先学到的就是元、亨、利、贞四个字的不同解释。

在我们相传了多年的认知中,这四个字被理解为君子四德,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美好愿望的最光明正大的好形容词。所以苏大才对联中的“君子四德元、亨、利”将一个人描写到了圣人的级别。因为君子四德是孔圣人解读一直传下来的,所以千年以来,做为文化人的先师圣人的言语就成了祖宗之法不可变。成为了掌握真理的少数人,后来人只要学习贯彻就好。这一贯彻就是几千年,这是一个没有变化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最省事最不需要思考的学习方法。只要有个好记性,把先圣的言语记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并且一代一代人都在此中得到了好处,这才是最根本的。

       这是学习的好处,不但学习了历史故事,学习了传统的经典,还理解了世间事千年不变的就是人性,一个故事,一个观念的繁荣昌盛,驱动了人性,添加了利益,就会如星星之火而蔓延开来。

       在屯卦里,学习到,由于考古学的出现,给了八卦一个新的角度视角。放在时间长河中,同一故事在不同的时间背景中出现,内容就会有差异,就象我们做的背对背传话游戏,十几个人传下来,一句话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在考古中出现的战国竹简中了解到,元亨、利贞只是说祭祀后有利占卜。这个解释现在想象中是贴近商周时期实事的,我们所了解到的古文明中,无论中国、埃及、中东这些地区早期文中的一大特点就是祭祀。我们智人的先祖发展到部落文明,讲故事成为大家生活共同的传承方法,那故事的核心就是生死,对鬼神、对自然、对先祖的崇拜,具体的方法就是祭祀,献上最好的美食求得保佑,求得指引。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所以在我们的甲文上出现贞字也就有实践基础了。我们出土的商周甲骨上所刻下的文字,记录了我们祖先几千年前的生活场景,这个场景主要就是祭祀占卜。

       所以这两相印证,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和战国竹简中的易经确实有版本上的明显差异。这也让我有了一个心得,李老师所说,读书就是读人,读书前先查作者。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之后再去读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学有所得。因为作者的观点就在那里,就是一个目标,你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在形成这两个认识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考的过程,这就是学习的收获。

       还有些问题要去追寻,为什么我们大众认识中的易经会被传成是一本算卦的书?传了几千年的易经,有那么多高才的读书人有多少人是读出了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例如传统中对“贞”字的解释为“正固”,当出现了卦辞中出“小贞吉、大贞凶”这样的句子时,解释时就会自相矛盾,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会另辟蹊径去解决问题?还有多少人会怀疑乃至推翻先贤的结论?为什么几千年来这些观点解读越来越牢固?这些问题的简便答案是什么?还可以问出好多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无论它能得到什么样的答案都是一次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认知经验,传授经验。再等着下一个人来打破已经有的经验和认知,开启新的积累传承动作。所以常听人说文化是我们的根,这或许就是我们的传承,我们人类能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萃》:大地选萃 ·《周易》中的《女娲造人》 2017-03-06 05:13阅读:587 《萃》:大地选萃 ·《周...
    兑易说事阅读 9,995评论 1 3
  • 当我能够写下这篇基金班毕业感言,我内心是庆幸的,毕竟我曾经差点错过。 与长投的结缘完全意外,很平常...
    哈榆阅读 3,414评论 0 22
  • 1:早起:6:30 2、阅读:一个番茄钟 3、和朋友吃饭逛街 4、今天画了几幅简笔画,画画的时候整个人心情很平静,...
    米粉CC阅读 1,157评论 0 0
  • 如果你放不下那个错的 那么你永远也找不到那个对的 人生就是一场轮回,看完感觉豁达了许多
    思悟小君阅读 1,722评论 0 1
  • 这个世上最吃亏的, 就是嘴笨的人。 付出不比别人少, 但总是吃力不讨好。 受了委屈情愿独自流泪, 也不肯诉苦让人心...
    冷月残星阅读 5,328评论 13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