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减负“断挡减速”

          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地担当作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广大基层干部千万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更不能借减负之名,行偷懒之实,不能让“减负”成为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的借口,更要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莫让“减负”变“减责”。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简化制度、简化程序、简化方法,绝不意味着降低工作标准。要避免基层干部对具体工作当甩手掌柜,借机“减负”又“减责”。避免出现“责任义务划不清”“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乱象。既要坚决整治“喊口号”“装样子”“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又要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自觉祛除“推诿扯皮,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得过且过,不在状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诟病;坚决摒弃“甘当老好人、圆滑官、太平官,面对问题绕着走,遇到困难往外推”的陋习,让担当尽责、求实创新、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到更多的激励、得到更大的肯定,才能切实推动求真务实之风的彰显与弘扬。

         莫让“减负”变“减速”。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基层干部身兼数职是常态。卸掉基层干部身上过多的重担,让“能者多劳拙者闲”的现象无所遁形。要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减”工作数量而“不减”工作质量,利用平台优势,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选拔出来组成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着力解决他们的顾虑和担忧,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让他们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在不同的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鼓励基层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从而高质高效推动当地的产业发展。

          莫让“减负”变“新负”。“基层减负”就是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无休止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但“减负”不是口号,更忌只看形式,不重实效。部分地方仅仅是逐层逐级转发上级通知和要求,并未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台针对性落实举措。有的地方还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减负精神”,下发“减负”对照清单,将本级部门应解决的事项或者应拿出的举措压给了基层单位,衍生出一系列额外工作,非但没有“减负”,反而变成了“新负”。因此,不能只看表面口号喊得多响亮,姿态摆得怎么样,更要聚焦通过基层减负,基层干部对待工作的精神风貌改没改变,要看减负疏导后,各项工作推进落实有没有更得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