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在家里一待就是三四十天,粗粗一算,一整年回家陪爸妈的天数可能也是这么多天。相当于一次吃下一整年的饭,个中酸爽不言而喻。
回家不出门才是正解
我今年大三,对于一个普通大专生来说,大三就是道意味着花钱or赚钱的分水岭,可能会有人觉得这话粗俗了些,但话粗理不粗。
为了避免我可爱的本科老同学和关心我的不怎么来往的亲戚对我的工作乃至人生方向进行旁敲侧击的或直白的询问,我在家里能睡到中午绝不在早上起来,能少说话就不说话,同学家是绝对不回去的,亲戚家也绝对不会走的,结果就是我周围所有关系深浅的人都觉得我这货学无所成还不懂交际。
然而这有什么关系,做人本来就不能在乎别人的眼光,更何况——他们是对的!这个他们,不包括我爸妈。
口不择言最伤人
刚回到家我爸妈满心欢喜,因为今年我学习一门新课程,难度颇大,练习较多,回家的次数由原来两三周一次锐减到一两个月一次,相比往年而言,今年陪他们的次数太少了。
我在家里日复一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而且还不怎么吃早饭的时候,我爸妈怒了,“劝骂”着叫我出去见同学,聊聊近况,联系一下友谊。至于“劝骂”,是我们家人间最常见的相处模式,其精髓在于用骂的态度语气劝导对方有所行动,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我爸妈多年实践深精此法,分寸有度,分分钟杀的我死机重启,但我的态度异常强硬:怎可能?风太大,霾太多,假期好短被窝真暖等都是我不出门的理由。回合多了,我们的关系就紧张起来,稍有不慎,冲动便代替思维出口成剑,划得人遍体鳞伤。
在我不知第几次口不择言语气恶劣的回话后,我爸依旧选择沉默,每次争吵皆不是我所挑起,我却总是出口最伤人的那个。
越长大,我越是控制不住自己,与父母相处时,少了耐心,多了烦躁。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后,对这种慢节奏的相处,无所适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家里的日子枯燥又单调,爸妈一次次的问我语音怎么发,应用怎么下载,天气在哪儿查,我的耐心也被那一次次操作相似的问题消耗殆尽,然后,我终于意识到,爸妈老了,而我还在这为数不多的陪伴彼此的日子里,懒散躁动乱发脾气。
原来的我也是一个“乖”小孩,不吵不闹,和家人相处和谐,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小学的时候老师说我作文写的具有感情,初中时班主任也夸我排比句用的极好,可时至今日,我甚至连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在我迷茫的时候,提笔连我的亲情,爱情,友情都没办法记录下来,任凭时间将我心中古老珍贵的记忆搅得斑驳破碎。
所以我时常会想:这些年我学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如果我的文凭只有高中初中又会怎样?爸妈所羡慕的别人家的生活的状态会不会在我有能力为家庭财政出一份力的时候有所改观?
但我不会后悔自己所拥有的和即将得到的东西,那是我失去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换取来的宝贵财富。
我还是很low的窝在家里,尝试慢慢改变,每次不耐烦的时候告诉自己冷静一点,慢下来,接受现状,静心看待生活中的另一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