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微信里,有很多人,所以,微信是个大江湖。
行走在微信的大江湖里,会遇到很多好玩的出招。
有的招数呢,让人没有那么舒服,比如以下7招——
1,“你好,在么?”
假设我刚出门,开车去上班,看到这条“你好,在么”,应该怎么回答呢?是在啊,还是不在啊。
假设我正在上厕所呢?正在吃饭呢?正在跑步呢?正在听书呢?都该怎么回答?
我想回“嗯,我在”,但是,万一你接下来是要找我聊20分钟,但是我不能保证及时回复你接下来的每一句话啊,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特别熟,我特别想回“不在”。
微信不是电话,微信是非即时交流的工具。
要是有急事,就直接电话;要是没有电话号码,可以用微信语音呼叫。
要是事情不急,不如直接说出问题,等待对方有空的时候,再回复。
2.“请问你真名是什么,我好备注下。”
参加一些线上活动,加或者被加了微信好友,对方会发这么一句。
我的微信昵称是“中国葛”,自从2012年使用微信以来,从来就没有更改过。在接下来的微信还在的岁月里,也不会更改。
你确定要知道我的真名?
遇到秋叶大叔,遇到剽悍一只猫,遇到李叫兽,遇到papi酱,你都要问他们真名,以便备注?
关键是,很多问我真名的人,在先发给我的自我介绍里,也是用昵称,而非真名哈。
只是一个称呼嘛。你愿意怎么称呼我,怎么备注我,都行。但是,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中国葛,请问你怎么称呼?”,我,我,我可以不回答么?
3.微信群里,“帮我加速吧,我想抢票”
帮加速可以,帮投票也可以,帮点赞也可以。
关键是,平时在群里很少见你说话啊。平时不冒泡,只想帮抢票,这算是哪门子事?
有时候,别人还正在讨论某话题呢,你啪的一下,甩个链接过来,这合适么?
别人劝一句,还回怼“举手之劳嘛,不帮就不帮,干嘛还挤兑我”。能因为一块钱很少,就能向每个别人都要一块钱么?
不帮你,是人家本分;帮你,是因为人家善良哦。
4.微信信息滴滴滴,原来突然被拉进了一个群。
40人以内的微信群,拉人进群是不需要对方同意的。
然后,有时候突然就被拉进了某个微信群。
有的呢,是被拉进群头脑风暴某个话题;有的呢,是被拉进群集体发广告。
而且,还不管时间,有时候是晚上23:00。你敬业爱岗,我佩服得很。可是,你考虑过么,我可能正在体验生命之美,手机在3米外,突然叮当作响……别说拉黑,我杀人的心都有了。
5.“您是生涯规划师?我32岁,外语专业,英语8级,可以给我些建议么?”
语气很委婉、客气,这很赞。可是,仅凭这点信息,我给您建议,您就敢听么?
好比去医院,医生也不检查,也不多询问,就听您自述一句“我喜欢踢球,但是今天头疼”,医生就给您开药,您敢吃么?
6.“看您英语学习得不错,请问应该怎么学呢?”
这些问题,随便百度一下,很多答案。私信之前,先自行搜索一下呗?
如果已经搜索过了,自己也实践、摸索过,那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详细一些、给些自己的思考么?
比如,此前怎么学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想达到什么目标,能投入多少资源……在希望得到建议之前,自己要有思考哦。而且,对自己描述得越具体,对方才更能帮上。
7.“我的家人要做手术,发起了一个水滴筹,请帮帮我,详情请见朋友圈第一条,合掌……”
一般来说,遇到筹资看病的,我都会筹上一点。
不过,也遇到过一位,她求助后,我去看她的朋友圈,结果发现她此前设置了屏蔽,不让我看她的朋友圈。
这样的朋友,平时的时候,戒心重重;需要求助的时候,又觉得世界应该慈悲为怀。哈哈。
以上这7招,你曾遇到过哪招?
以上这7招,你最不喜欢哪招?
这些招数,回想起来,也不算大问题。不过,在俺们礼仪之邦的中国,在微信等社交方式兴起的当代,是可以更彬彬有礼地处理好交往的细节的呢。
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以下6条。
1
加了好友以后,不轻易提问,而是去TA的朋友圈,做些初步了解,对某些动态做出点赞,或者评论,表示对对方哪些特质有敬佩、有欣赏。
2
定期备注,比如TA的标签、来自哪个群、擅长什么、未来可以勾兑的资源……
3
有时候,回答对方的私信比较晚,不回信息的话第二天怕忘记,回信息的话担心打扰TA,那么就去对方的朋友圈留言。
4
我自己不花多少时间在朋友圈,给好友的点赞、评论等互动比较少。但是,会定期去某些特定好友的朋友圈里,看历史状态。君子之交淡如水,常去圈里踩踩呗。
5
如果是私信某些好友求助、咨询,会红包开道。有的好友不肯拆,就直接去TA的自媒体账号,比如微信公众号或者简书里,付费赞赏。人家的时间很宝贵,再说,没有义务来免费帮助我。珍惜别人的时间,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6
对于某些想长期结交的合作伙伴,会选择成为TA知识星球、或者TA某个线上课程的付费用户。能顶个人气,能近距离围观运营方式,能了解对方优势……这些有利于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
您呐?有哪些好的建议,求评论区分享给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