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懂的《审判》

外面淅淅沥沥下着雨,我坐在大厅里读卡夫卡的《审判》,读得云里来雾里去的。

今天读最后两章:在大教堂里,狱中神父给主人公讲述乡下人与守门人的故事:一个守门人在法的门前站岗,一个乡下人走到守门人跟前,求见法。但是守门人说,现在不能让他进去……于是乡下人等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反复尝试,希望能获准进去,到守门人最后总是说,现在还不能放他进去。但是乡下弥留之际,守门人却说:“除了你以外,谁也不能得到允许走进这道门,因为这道门是专为你开的。”

虽然我没读懂这个故事,正如我也没读懂《审判》这本书,但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对整本书精髓的概括,作为法的仆从们是如何践踏法律,让一个正常人求法而不得。

《审判》的主人公约瑟夫·K是一名银行襄理,一向为人正直,对工作认真并且充满上进心。但在他三十岁生日的那天早上,一个奇怪的执法组织无端宣布他被捕了。没有任何的指控的证明,而且前来逮捕他的人也没有任何的证件的呈示,一切都来得十分的莫名奇妙。

经过审查,这个执法机构允许他继续照常的上班,像往常一样生活,但随后又通知他,审讯时必须到场,而且审讯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是他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

刚开是他并没有想过寻找律师的帮助,但在叔叔的坚持下,他意识到自己的无名的指控将会对家庭造成影响,这使他不能不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案件。但他慢慢地意识到在如今的法律制度下,律师的.地位是极其的低,除了那些与高等法官甚有交情的出外。所以最后他还是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过多方打听,他才得知是一个极为秘密的法庭在审理他的案件。他始终也见不到法官,许多可疑的迹象是他终日惶惑不宁、心绪不宁。

他决心反抗,并在一次审讯时当众抨击了司法机构诬陷好人、草菅人命的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

他四处申诉,并试图再次寻找帮助,他找过画家和谷物商等,但他们对他的案子不以为然,有的本身就是法院的人,有的则用自己对律师和司法人员卑躬屈膝的例子开导他。他跟法院整整周旋了一年,终于明白,他斗不过这个庞大的机构,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这种徒然的挣扎。在他三十一岁的生日前夕,他被两个男人带到采石场用刀刺死。

整本书的沉闷,无趣,完全超出我的认识,我读起来甚为吃力,每一个字我都认识,每一段好像也读得明白,整合再一起,我就糊涂了。只觉得作者写得荒诞不羁,完全不符合现实。

这就是我的局限,我不了解作者生平,无法对那个时期的奥地利感同身受,这也无怪乎爱因斯坦翻开他的小说后表示:“这反常得我看不下去,人类的大脑还没这么复杂”。

然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