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抽烟的孩儿不会影响他做个好孩儿

一朋友从孩子的同学家长那里得知自己家孩子在学校偷摸着喝酒。高中课程这么紧,成绩又退步了,朋友都急得想今天中午就找学校去跟孩儿说说这事儿,万一被抓住了停课一周反省咋弄?好好的孩儿咋喝酒了呢?

刚好这次读书会,贾校长提到这一点,喝酒抽烟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儿了吗?他未来就不好了吗?不能这么定性……贾校长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们家长往往容易盯前眼前这点事儿,拉长时间线,都不是个事儿。(用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孩子一生的成长)

一手接爱,一手传爱,在贾校长这儿打开了格局,我马上带着家长调整她的认知。

找到学校说孩儿的结果是啥?一是孩子听了,二是保持现状,三是恶化了,孩子一恼扭头又喝二两。还要面临一个问题是家长咋知道这事儿的?又是一堆的问题要圆谎。评估的结果是不找还好。

那这事儿咋办?爸爸可以在周末带着孩子小酌一杯,跟孩子聊着说着,畅想未来,儿子18了,爸爸请喝酒,那儿子28了还要请爸喝;过20年,儿子48,爸爸70了,带着儿女陪老爸喝;再过20年,儿子68了,爸爸90了,父子还能对饮,想想都可美好。拉长时间线用数据性的语言向未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沟通的最高境界是当下的氛围要好。这时候告诉孩子,酒可以喝,咋安全地喝?不说教不指责不批评,只是谈谈喝酒这件事……

朋友说:“是不是就是激发他的羞愧之心?”

我笑说:“咱这起心动念还是收拾孩儿呢,咱这么操作的目的是啥?不让喝酒成为亲子对抗的点,亲子关系好了,啥都不是个事儿。”

朋友说:“就是润物细无声地教育。”

“太对了。还有一点,咱要认清了,咱焦虑的点儿,是孩子成绩下降了,还是他喝酒这个事引发了我们对他这个成绩下降的归因。咱设想一下,如果孩子考了年级第一,并且一直保持着,儿子偶尔喝个小酒,咱能不能接受?”

“那肯定能,别说年级第一,年级100也能……”

清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冯方瑜老师曾经讲过她处理学生抽烟的案例。有一次她路过教学楼,无意识看到她们班几个男生聚在一起,头上冒着烟,正吞云吐雾。学生们发现她之后,全作鸟兽散。

学生们都以为老师要批评自己呢,表现得可好了。方瑜老师按兵不动,静待时机。(失衡技术,让子弹多飞一会儿,让孩子们在错误的情绪里多呆上一会儿)

大约一周后,隔壁班出现了其他的问题正在处分呢,方瑜老师借着这个时机,给本班学生说道:“咱班都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咱班都是优秀的、知分寸的好学生,老师很放心……”那几个学生低下了头。课后几份检查就默默躺在方瑜老师的办公桌上。从此,没有学生抽烟了。

多一些这样智慧的老师和校长,那将会成就多少学生。

而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做一名科学的家长。从今天起,做一个教育观察者、找准教育时机,优化教育语言,调整教育情绪,成为一个教育引领者,用最短的语言、最精准的表达、最智慧的方式给到孩子最明确的引领。最后,做一个教育回应者,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和我们在一起是有成就感的。

成长日记:

1.看着笔记本跟家长沟通的底气真足。

2.11月智慧爱读书会推荐书目〈勇于管教〉,6年前买了这本书,看了一半,感觉不太好懂。这次好好看看。

3.业余的拿了个专业的证。

4.感触特别深的一段话:

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了,请珍惜孩子在家的日子,7岁以前,家是他全部;7到12岁,家是晚上;13到18岁,家是周末;19到23岁,家只有春节了;往后就剩下大年三十或者初二了;带娃过程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孩子,他容忍你的脾气,你凶他打他,他还说最爱的是你,是他陪你走过最奔溃的那段路,陪孩子终身成长,应该是父母的快乐才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