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收听喜马拉雅里边的好好说话栏目,多半我都是开车时收听,体验很好,听得很爽,听时觉得醍醐灌顶,敲有道理的。过段时间再回忆,印象里只留下当时爽的感觉,人家传达的理论多半忘光了,更别提要是跟别人分享这些有趣的理论,那更是超嫌弃自己干巴巴无聊的表述的。
日子久了,就会感觉,自己好像听过很多牛逼的理论,但也就是听过而已。
如何让这些零散而不成体系的认知,有序完整地内化成自己的理论呢?
今儿,无意中感觉摸到了点门路,就是边听边写他们的内容。
写的过程中,不是一句一句听写,二是写要点,然后理他们的思维逻辑,毕竟这些节目是要播给听众听的,增加趣味感和可听度会添加很多“佐料”,而写的过程就可以去除这些装饰部分,留下主脉络,这样便于我们大脑的理解和记忆,这是输入阶段。
怎样有趣地讲给别人听。脑子里对理论已经很好的认知后,讲出来时要怎么讲?可以继续研究人家节目里是怎么讲的,然后自己试着复盘,到时就会发现很多别人表达技巧上的妙处,有些小词用和不用差别很大,通过这种方式多加练习,我想表达能力也会提高很多。
以上就是我今天琢磨出来的,还没有实践,后续再跟进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