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公义,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隋朝时期官员。
提起隋朝,给大家的印象大都是混乱、短暂,因为它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国祚却只有短暂的38年。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鉴于南北朝统治局面的混乱,隋文帝将重点放在以法治国上。为了迎合隋文帝的吏治改革,隋朝出现了大批的奸臣酷吏。
由于朝廷“不重诗书,不尚道德,专任法制,执法过度”,一度使得酷吏横行、民不聊生。隋炀帝登基以后,政治更加腐败,法纪更加紊乱,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清官廉吏寥寥无几。而辛公义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成为爱民如子的典范。
辛公义出生于官宦世家,由于幼年丧父,母亲独自将他抚养成人,并亲自教授他四书五经、礼仪道德。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辛公义道德高尚,志存高远,为人更是谦虚谨卑。
凭借着勤奋努力和良好的品性,辛公义被官府选拔为太学生,并获得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赞赏和提拔。
杨坚继位后,任命辛公义为礼部主客侍郎,后来他又跟随军队攻打陈国,凭功劳被任命为岷州刺史。
岷州是今甘肃岷县,这个地方在古代属西北边陲,经济落后,知识匮乏,人民生活困苦,堪称偏远地区。辛公义担任岷州刺史后,发现当地老百姓愚昧无知,人情道德淡薄。
由于处在西北边陲,医疗设施落后,当地老百姓生病无处求医,家里一旦有了病人,亲人们便手足无措,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久而久之便出现了不尽孝道,逃之夭夭的陋习。而病人由于无处就医,无人照看,很快就死去。
此风不除,岷州难安。对此,辛公义决定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愚昧无知、不通人情的陋习。他派遣下属挨家挨户到老百姓家检查,一旦发现无人照看的病人,就将其接到官衙,安置于厅堂内,专门请来医生诊治。
酷暑时节,疾病多发,厅堂里的病人数以百计,甚至连走廊都住满了病人。为了打消当地百姓的疑虑,辛公义将自己的桌子和床榻搬到病人中间,白天他就在那里办公;晚上,他就和病人睡在一起,这样一来,也方便照顾病人。
辛公义如同“慈母”一般,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每一位病人,而他自己的俸禄,也全部用于病人的买药治病、日常饮食。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病人基本都痊愈了。辛公义派人找来病人家属,教育他们道:“亲人生病了,你们不但不照看他们,不医治他们,反而将他们抛弃,这样病人当然会很快死去。你们看,在我们的照顾下,你们的亲人都痊愈了!”
乡民们看到病愈的亲人,惭愧地低下了头。
辛公义看乡民有所动容,继续教育道:“之前,你们因为怕病会传染,对病人不管不顾,甚至弃而远之,从而导致病人死去。可是我每日坐卧于病人中间,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倘若病会传染,我岂能不死?以前那些都是愚昧无知的陋习,是不道德的,现在你们的亲人痊愈了,你们应该不再相信那些了吧?”
辛公义的这番教育,让病人家属颇感惭愧,他们承诺,以后再也不信那一套了,再也不抛弃病人了。
在他的教育下,几个月后,终于改变了当地愚昧无知、人情冷漠的陋习。从此以后,当地百姓发自肺腑地尊称他为“慈母”。
辛公义就是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他始终认为法制应与仁治结合起来,通过道德、礼仪教化百姓,让百姓自觉去守法护法,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由于政绩突出,不久之后,辛公义又被升迁为牟州刺史(今山西太原)。上任途中,他就各方面打听牟州地界的情况。
听说牟州监狱人满为患,他觉得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牟州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全。故他一到任,没去官衙安顿、歇息,而是直奔监狱,开始工作。他在监狱旁边现场办公,逐个提审犯人。一连工作十几天,积压的案子终于被审理清楚,他这才回到官衙。
辛公义就是这般尽职尽责。对于新的诉讼案,他先不立文案,而是派下属先调查分析,摸清案情,然会再来审问犯人。若遇到一些疑难案件,当天无法审完,要将犯人关起来次日再审。对此,辛公义就留在厅堂休息,不回住所。
有人看他如此辛劳,便劝他说:“这是正常的办案流程,你何必自找苦吃,不回去休息呀?”
辛公义回答道:“我是这里的父母官,却没能好好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向善,致使百姓犯罪被关进监狱。他们都是我的子民,子民被关押,我岂能心安?”
监狱里的犯人听到辛公义的这番话,深受感动,所以在审讯时,都如实交代,诚心服罪。而辛公义对他们也都宽大处理,从轻发落。
在辛公义的治理下,牟州地界的犯罪率明显减少,社会风气也日渐好转,社会稳定,人民安定,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
除了教化百姓遵纪守法外,辛公义还关爱民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他率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人民着想。
仁寿元年,辛公义被任命为扬州道黜陟使,其任务是巡查各地,考察地方官吏,了解百姓疾苦。
当时豫章王杨暕(杨广之子)任扬州总管。在任期间,这位皇室公子哥骄奢淫逸,欺压百姓,作恶多端,当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听说辛公义要来扬州,这位公子哥也有点怕了。素闻辛公义体恤百姓、秉公执法,深受百姓爱戴,如今他来扬州,恐对自己不利。为此,杨暕派人提前去境外迎接辛大人,希望他在办案时能手下留情。
辛公义不畏强权,以“奉诏不敢有私”拒绝了杨暕的特殊请求。到了扬州之后,百姓纷纷向辛公义控告杨暕欺男霸女、强抢强夺的种种罪行,辛公义通过调查取证,查清楚了杨暕及其手下所犯罪行,并如实上报给隋文帝。隋文帝对杨暕做出了严厉惩罚,从此以后,扬州地界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
辛公义秉公执法,严惩贪官豪霸,为民解忧,为民造福,替百姓伸冤。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为官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为官者应有的精神。
正因为他爱民如子,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深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所以当他被奸臣陷害罢官时,官吏和百姓守在宫门口为其喊冤。迫于压力,皇帝不得不恢复他的职位。
在混乱、腐败的隋朝,想要保持这些品格实属不易。正因如此,《隋书·循吏传》专门分出一章,为其立传,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