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美丽的姜老师一纪念姜振丽老师

作者:刘薇

                        上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童年或少年时期印象最深的人或事,而我的少 年时期令我最难忘的是我一年级的班主任姜振丽老师。

    姜老师是我们兵团农六师 103 团一连子校最美的老师,不,她应 该是整个营部、整个团部、整个师部里最美丽的老师。

    姜老师个子不高,身高不足 1.6 米,但她白昕、透亮、干净、俊 秀的瓜子脸上永远洋溢着灿烂迷人的微笑。

    姜老师是从天津来的支边青年,当年他们这批支青积极响应国家 号召:知识青年到广阔的农村里去扎根锻炼。她们怀抱着对祖国的热 爱、对心中梦想的追求,不顾家庭的任何阻拦,背起行馕,从国家最 大的直辖市天津置身来到几千公里以外的西北边锤新疆建设兵团农 六师 103 团一连子校插队。当时,一连分批次来了很多内地 大城市来的支边青年,但对所有知 青的过往总是漠糊和记忆不清,他 们也是来回穿梭后没多久就离开了, 但姜老师是一位扎扎实实,用心留 下并用情感浇灌着这片热土的唯一 天津知识青年。当然姜老师也是最 引人瞩目的那位知青,不光是因为她人长的漂亮,关键她满腹学问,待人谦和,一讲话永远露出二排 最漂亮、雪白而又整齐的小白牙,令人羡慕不已,姜老师无论走到 哪里都会引来所有人的目光,从大家的脸上可以看出是一种敬仰、 欣赏、喜欢和爱戴。

        印象中,她时常爱穿一件白色短袖衬衫,兰色长裤,拉带方口黑 布鞋,永远穿着一双白色干净的尼龙丝袜,就这身打扮,穿在她身上 永远那样得体、耀眼,落落大方。她上课时总爱一只手插着裤兜,手端教课书和粉笔合,并带着一 支小教棒从容的走进教室。每次站到讲台前,总爱环顾四周和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少一个。

姜老师齐肩两边扎的马花小辩,永远黝黑发亮,我们总爱盯着看 她今天梳的小辫好像总比昨天还好看。当她每回走到我们身边,身上 总散发着一阵淡淡的清香,有青春的影子、有洗发膏的清香、有雪花 膏的味道,总之,清香中带着甜美和我们对青春的向往和景仰......

    总之,姜老师的一眸、一笑、一问、一回、一怒都让我们永远看 不够,永远让我们怀着对美好的遐想和对青春的向往

      下午的第一节课哨声终于响了,大家立即结束门前各种游戏活动, 纷纷迅速跑进教室。天气好热,姜老师走进教室后,提了半桶水酒到 教室走廊和台前,顿时,教室一下凉爽了许多。姜老师操着好听而又 浓郁的津味标准普通话说:大家热不热,这样是不是凉快了很多。然后她转身开始在黑板上用粉笔书写着本节课文中要出现的几 个生字。

      姜老师让我们打开书本,声情并貌的吟诵着课文,这声音好有磁 力,它穿透过教室那扇不规则的玻璃木窗飘向了整个校园。

    今天又我们又迎来了大家最为喜欢的一节课“音乐课”。 课前, 姜老师已安排了高年级几个学生将办公室那台宝贵的脚踏风琴搬到 了我们教室。

    姜老师在我们眼里无所不能,不仅歌唱的好听,她竟然会弹琴, 用琴声为我们伴奏,教我们唱歌。今天的音乐课是《王二小》。一首歌曲要分二节课程来教完。许多班的学生跟着铃声已下课了,可大家 纷纷围观到我们教室门口,用羡慕的眼神紧盯着姜老师弹琴的模样和 领唱的表情,同学们很不想让这节课早点下课,但其他班的学生早已 迫不及待的等在门口,急着要搬走这台脚踏风琴,其实他们更期待着 姜老师别耽误到他们班少上课的时间........

    印象中的姜老师永远有说不完的新鲜话题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永 远让我们有更多的期待,盼着下一节课的来临。我们的小学生时代, 学校有许多小人书,每周老师都会抽出一节课给我们看小人书,这节 课也是让大家更加兴奋的一节课。课前,文体委员会很兴奋的跟着老 师到办公室,抱来两大摞小人书,有《鸡毛信》《白毛女》《红灯记》 《小英雄雨来》《铁道游击队》《黑子》.......

    小人书在班长新新和学习委员光群的分发下,每个人都会领到一 本心爱的小人书在桌上,这节课大家看书时间仅有 15 分钟,然后是 姜老师为大家来念一本大家推荐的小人书。

    姜老师读小人书故事真好听,她的声音和情绪能把我们大家一起 代入到故事的环境中,仿佛我们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们跟着姜老 师的声音穿越着整个故事情节,所有人的眼晴根本来不及去眨眼,恐 怕错过姜老师故事中的某一瞬间,大家的情绪跟着姜老师的声音起伏 叠荡,与声音共鸣、与故事穿梭、与故事情节音一起漂向了远方.......

                          家 访

        老师家访是常事,在一个小小的连队里,住着仅百户人家,人数 虽然不是很多,但每个家庭都有多个孩子,少则两个,多则八、九个。

    每次老师的家访就似一阵风样飞的最快,家访也是连队里一件最 大的新闻,传播快、跟踪紧、关注人多。学生间的消息传播的最快: 姜老师刚刚去顾金贵家了,一会她肯定会朝我们机务这边来,大家快 点回家......,大家总想表现好点,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这是最重要的。 每个家庭里都有好几个孩子,总有一个孩子迅速的把消息传递给邻家 小孩,消息就像长了翅膀随着风一样飘到全连队的各家各户里........

    老师家访,让我们学生既感到自豪又感觉到紧张和害怕,大家对自己心里其实都还是有一本帐的,在学校里表现的好不好、考试成绩 如何、作业完成情况怎样,在校惹事了没有.....但所有孩子还是期待 美丽、漂亮的姜老师能来到自己家中,能跟自己的父母聊点自己的情 况是一件倍儿有面的事,其实,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姜老师对自己的关 注,无论有好的讯息还是不好的批评吧。

      记得姜老师到我家来访时,总带着更多的和蔼和关怀走进我家, 首先看到姜老师对我父母的极其尊重,先从关心我们家的生活细节, 房子的格局和收拾干净度说起,总听到姜老师对妈妈很多没完没了的 敬佩和赞美声。最后,她忽然发现我总不安的躲在一边,才扭身将我 亲切的拉到她身边说:小伟伟不错,很懂事的,学习挺认真,就是胆 子小,有点怯场。不过挺好的,多加强锻炼就很好有.....,我一身的 惊慌被姜老师几句肯定的表扬声,立刻云消雾散,姜老师又说起我那 些优秀的哥姐来,每次都 能听到她的表扬声远比批评来的更多些。

                        拾麦穗

      又到了麦收的季节,每年 7 月 1 日,学校就要放暑假了,但年年 都会交到学校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拾麦子”。这项任务是我们农场孩 子在暑假期里必要经历和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连队完成拾麦子任务. 地间由“抗百鹰”收割过的麦田,一定会碰撞掉落到田间地头很多麦 穗,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掉在地里的麦穗全部拾干净交回连队麦场。 计划经济时代,每个人的口粮都是定量的,很珍贵,细粮很缺,所有 家庭的口粮都非常紧张,所以,我们要颗粒归仓。

        放假前每个教室都会张贴一张各年级拾麦子的任务表,学校会根据年龄大小不同、年级不同,分配拾麦子的任务也不同。

  我们的年龄小,分配的任务也不高,我们班任务是每个人要交够 拾麦子 20 公斤任务。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会领到 30-40 公斤的任务。

      一个羊肚白的早晨,我和马娟、小建、小英、才才、老亮、金贵、 小光、建强、新新等,一早就会带上军用水壶,手提尿素布袋就赶往 麦子地里。

    今天连队的广播里一早通知,今天可以去拾的麦子地是老龙河边 上的那块地,我们这群孩子兴奋的一夜没睡好觉,大家更盼望着玩伴 们能聚在一起做着大家一起可以做的同样事情。

      一路上,大家看着天边的彩云,一路尖叫、一路狂笑、一会高歌, 一会打口哨、一会狂跳,一会说起老师讲的故事中某一个精彩小桥段, 大家就这样跳着、蹦着、开心的走在盐碱虚土路上,兴奋的情绪一直 持续到整个晌午......。

      地间的麦穗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因为根据机械收割的程度 和脱落的情况不同,决定田间的麦穗多不多。灼热的太阳把大地烤的 干燥又炽烫,麦穗也易常干燥,不压称,我们要拾半袋子才能达到一 公斤。大家一直蹲着或弯着腰一点点拾实在太累了,不知道谁喊了一 声,“快看!姜老师来了!”,我们大家顺着手指方向全都站了起来, 我看着姜老师缓步向我们这块麦地走过来,她边走边拾,看到我们说: “草帽戴好,多喝点水!别总跑,你们要沿着地线一溜地间拾过去! 这样既快,也不丢失麦穗。说着,她随手将手中一大把拾到的麦子放进我的口袋里,我高兴的美滋滋的,于是她又走向前方,将拾到的麦 穗放进了娟子的袋子里。

    姜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在麦田地里到处穿梭,看看大家的拾麦情 况,也在不停的嘱咐大家不要中暑,要多喝水。

      终于到了一点多了,我们背着口袋搭乘上到地间来装粮的拖拉机, 呵呵,又是光群爸爸开的拖车,我们爬上去,座在高高的装粮拖车兜 上,伴着一路尘灰,咚咚咚....开心的、颠簸着回到了一连麦场上。

    麦场上,季老师和马老师早已等在场地上开始为大家开始过秤了, 学生们排着一条长长的龙队,不停的在对比谁拾的麦子更多、更干净。

  太阳的炽热似乎根本没有减退大家间攀谈的情绪,大家有说不完 的话题。此时,姜老师在登记过称数量时告诉大家:过完秤后,中午 2 点钟半大家快点回家,带上碗筷,以班级为队,尽快到连队食堂前 排队免费集体一起吃饭。“哗”的一声,大家的兴奋劲又炸开了花, 大家期待的集体活动真好,又可以聚在一起既能吃上一个雪白的细粮 大馒头,还能吃上一顿美感实足的顿茄子了。

      15 天后,我们的拾麦子任务终于结束了。我们大家都圆满的完 成了任务。开学报到时,我们挤在校办公室门口围观着校门口张贴的 几张大红色拾麦子各班级完成任务成绩公示榜,一个个为榜上前 10 名的成绩既感到惊叹,又感到嫉妒,我终于找到了完成任务榜上我的 名字,我看到它在太阳的映衬下熠熠发光.........

                            大合影

  学期要结束了,我的二年级要结束了,我终于也戴上了红领巾。

      老师通知:今天一早大家要在 8:30 准时到校,一定穿上最干净、 最漂亮的衣服,衣冠要整齐,一定要佩戴好红领巾在校门口集合,因 为今天特请来了团部的摄影师来校为我们“红小兵”进行集体大合影 留念。

        6 月的天气,晴空万里,同学们满脸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来到学 校院子里。我和马娟是最要好的发小,我俩无论干啥都形影不离,知 心的话和玩的游戏永远做不够,一早我到了马娟家,看到她奶奶还在 给她梳那两支黝黑的小辫,时不时的在梳子上吐点口水增加头发的湿 度,这是老辈甘肃人的老习惯,不一会奶奶就为娟子扎好了两条漂亮 的小辫,在奶奶眼里给娟子扎的小辫一定要超过我的漂亮才算是满意 的。我和马娟手拉手一路小跑早早赶到学校,我们相互间不时的整理 着对方的衣领,兴奋的话题永远也说不完......。

    光群、小光、新新都来了,还有王玉玲、谢玉玲,为了这张珍贵 的合影,秀秀生气还哭一大鼻子,姜老师到树林里好不容易哄好了她, 领着她才来到了队伍中,你瞧,她在老亮旁边生气的样子有多可爱。

    记得姜老师在入队前,专程在班门口与小光、严建强还进行过一 次耐心的谈话,他俩虽然学习好,但小毛病也很多,有时建强不爱说 话,对同学间漠不关心,冷不钉的出个“小幺蛾”。小光的小毛病多, 有好动症,姜老师一点点在帮助他们指正并找出他们身上的不足点, 一直鼓励他们努力加油,早日能加入“红小兵”。

      摄影师终于到了,姜老师为大家排队摆造型折腾了很久,刚巧有 根大树杆在学校旁边的树林边上,姜老师让高年级同学一起抬过来当 第一排学生的座凳,大家都想挨近老师,可总有个头大和个头小的, 总有与老师就座远近距离之分,终于队形在老师们的安排下,大家落 座了,“红小兵”辅导员骆老师坐在红小兵队员的最中间,我们终于 在 1973 年 6 月 1 日留下了这枚最珍贵的一连子校 “红小兵”集体大 合影照.........

      我们感恩童年的记忆,感恩有姜老师那几年赐予我们的光芒,感 恩姜老师似天使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感恩姜老师似一股清泉,滋 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而今,姜老师根据政策早已回到了她久别重逢的故乡天津,现已 70 多岁高龄的她,身体依然很健康,思维敏捷,文笔流畅、行云流 水、妙笔生辉,特别是对下乡的这段情感永远没变,这段经历也是她

        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宝贵财富,是她带给了我们最美丽的童年,是我 们陪伴了她快乐健康的工作、思想饱满的成长,我们衷心的祝愿美丽 的姜振丽老师,永远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永远是我们心中那座最美 的童话般的伊甸园。

    也许是你的美,让农场亮了起来,也许是你的声音,让连队生了 辉,也许是你对这片热土的爱,感动了我和连队所有的大人和孩子们。

        你在我生命的懵懂期里出现,或许不是偶然,你似人间四月,青 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生命里大 家都有很多的过往,但每个阶段和经历都会成为奠定你以后成为基础的那块砖,愿我们把握人生中的每分每秒,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绽 放无限的光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