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堂的亚当和几乎来自地狱的查尔斯被同一个来自人间的父亲塞勒斯养大,亚当的纯洁使他几乎丧失了生活的手段,被查尔斯揍得死去活来,容易受欺骗,而查尔斯的邪恶使他在人间得意存活。邪恶的存活。
纯洁的第一代亚当被塞勒斯送去参军,没有死在战争上,没有死在如蝼蚁般的退役道路,却死在了生活里。负罪感严重的查尔斯没有去参军,守着一个农场,守着塞勒斯留给他的巨额财产,同样死在了生活里。
他们的儿子,准确的说是查尔斯的儿子,却由亚当抚养,亚当视如己出,亚当可能仍怀着对卡西的感情,虽然这种感情到后来变成漠视,变成平淡,但始终未成为仇恨,亚当不恨卡西,他在门口挨了卡西一枪,几乎死去,他仍然不恨卡西,多年以后他跟卡西见面,这个时候卡西已经不被称为卡西,可能是凯特,或者凯瑟琳,总之不叫卡西,当亚当仍然不恨卡西,他只是把她当成完成自己心愿的一种寄托,然后随之而去,虽然农场已经不再能构成为伊甸园,但他仍活在里面,跟他的儿子们,准确的说,是他弟弟查尔斯和卡西的儿子,亚伦和迦勒,亚伦似乎就是另一个自己,而迦勒,更像他的弟弟查尔斯,生命在延续,基因在延续,命运也在延续,故事在延续,而延续的故事似乎发生了反转。
如亚当般的亚当二代亚伦主动去参了军,他死在了战争上,在得知自己的母亲卡西变成了凯特以后。亚伦同样缺乏生活的手段,人们都认为亚伦纯洁得像个天使,甚至眼睛都无法渗入沙子,他看的天空永远湛蓝,他生命中的湖水永远澄清,他可能无法容忍自己的母亲卡西变成了凯特,也可能无法容忍自己永远也成为不了天使。
而他弟弟迦勒同样没有去参军。迦勒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他知道自己的邪恶,利用自己的邪恶,存活于自己的邪恶,世俗的邪恶给他带来了谋生的技能,让他更世俗,让他更能适应这个社会,但他永远有亚伦这面镜子,他觉得自己既是保护者,也是憎恨者,人类自身的矛盾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成为这个家族最终延续的命脉,可能是上帝的选择,也可能是亚当的选择,还可能是他自己的选择,因为他最终听从了阿布拉的劝解,并没去那片空旷之地,有时候,人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仅仅是进行了一个使命,是上帝让自己做了选择。
上帝问该隐为什么发怒时,上帝问: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他必恋慕你,你却又制伏他。”
----詹姆士国王钦定版《旧约》
上帝问该隐为什么发怒时,上帝问: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他必恋慕你,你务必制伏他。”
----美国标准版《旧约》
上帝问该隐为什么发怒时,上帝问: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他必恋慕你,你可以制伏他。”
----希伯来《旧约》
“你可以”给了人作为人的地位,人可以与神平起平坐,即使这个作为人的个体软弱,卑鄙,杀害了自己的弟弟,他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他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奋斗到底,赢得胜利。
“虽然没有把握,但是我敢说,人在薄弱的表层下还是想做好事,希望得到爱戴,他们绝大部分的罪恶其实都出于企图抄小路得到爱戴。一个人死到临头,不论有多大的才华,影响,本领,如果得不到爱,他的一声对他来说就是失败,他的死就凄惨可怕。我觉得你我遇到两种思想或行动,非做抉择不可时,我们应当想想死的情景,尽量做到不让我们的死给世界带来庆幸。“
这部小说似乎并未给我带来希望,或者解答对于出路的疑问,毕竟,迦勒才是最终那个能够有机会走向未来的人,但似乎又解答了部分,我不应对未来总抱有憧憬和幻想,而忽略了对人性本身的思考,毕竟,在亚伦和迦勒之间,亚当和查尔斯之间,塞勒斯本人内心深处,我们都可以看到两者的转化和本身无法控制的缺点。
----《伊甸之东》约翰·斯坦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