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DEBUG,将下面程序写入内存,逐条执行,根据执行指令后的实际运行情况填空。
mov ax,ffff
mov ds,ax
mov ax,2200
mov ss,ax
mov sp,0100
mov ax,[0]
add ax,[2]
mov bx,[4]
add bx,[6]
push ax
push bx
pop ax
pop bx
push [4]
push [6]
mov ax,[0]执行结果:ax=C0EA
add ax,[2]执行结果:ax=C0FC
mov bx,[4]执行结果:bx=30F0
add bx,[6]执行结果:bx=6021
push ax执行结果:sp=00FE;修改的内存单元地址是2200:0100,内容为C0FE
push bx执行结果:sp=00FC;修改的内存单元地址是2200:00FE,内容为6021
pop ax执行结果:sp=00FE;ax=6021
pop bx执行结果:sp=0100;bx=C0FC
push [4]执行结果:sp=00FE;修改的内存单元地址是FFFF:0004,内容为30F0
push [6]执行结果:sp=00FC;修改的内存单元地址是FFFF:0006,内容为2F31
image.png
为什么图3.19的实验过程中2000:0~2000:f中的内容会发生改变?
观察3.19图,我们在2000H内存段创建了一个栈结构,最大空间是10H,ss:sp指向了栈顶2000:10H(栈空)
给ax赋值后压栈。
分析:
(以下内容为学习时查找复制,侵删)
初始没有执行这段代码时,我们使用d命令观察2000:00内存,都是00,怎么创建栈结构指向这段内存时,我们发现有些数据了。这些数据是什么?
我们发现这里面有cs值、ip值、ax值(这个容易看出来),还有bp值(00 00),还有flag的值(这个我用肉眼是看不出来了。呵呵,就是那个一排英文字符)。
为什么,在讲内中断这章时,你就明白了。t命令实际是引发了单步中断,执行中断例程时,CPU会将一些中断例程使用的的寄存器变量自动压栈到栈中,此例中就包括了上述的寄存器变量的值。
我们可以不必理会这些寄存器的变量,我们只关心sp就可以了。有它指示,我们就可以对栈进行操作了。而此时的sp是正确的,
注意:这个栈和我们创建的栈是同一个栈结构(为什么,ss=2000H了),由于t命令必须保存寄存器变量的值(这个是中断程序定义的。)它也占用一定的空间。可能我们定义的栈空间比较小;频繁的使用push指令,为了避免栈顶超界,我们尽量使栈空间大些,就像此程序,设定栈空间是10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