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笔素心
我是个矛盾的人,特别是在爸爸妈妈面前。
前天发了一篇讨厌家里的一篇短文,得到了一些简友的支持和安慰,很感动。可能会有人觉得我的抱怨有些不妥,有些难听,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这些声音,那就,接着写写文吧!
我说我是个矛盾的人,矛盾就在于怎么站在爸妈的角度想问题。
一方面我理解爸爸妈妈,真的理解。
几乎从小到大,我都是别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我打小就知道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我就好好学习,拿成绩向爸爸妈妈说话。我考上了县城比较好的初中,升高中的时候直接是免了学杂费,只需要住宿和伙食费。每个月的生活费并不多但也足够开支,穿的衣服也都是姑姑家姐姐给的,外面套上校服便也看不出什么来。
高中了,高三了,每当看到有家长来学校看望孩子的时候我都特别感慨,因为我家人几乎从不来学校看我。我明白,爸爸在外面工作,妈妈在家里带着弟弟,都没空过来,我试着说服自己要体谅爸妈,他们把最好的都给我了,也不便要求太多。这些我都过来了,也都释然了,我要求的真的不多。
另一方面,我对爸妈又有些体谅不来。
不管我如何安慰自己,就像是左耳告诉自己,要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多多为父母考虑。可是右耳偏偏又在“叫嚣”起来:为什么爸妈不能理解理解我呢?
都说理解是相互的,可是我上学这么多年,我多渴望家里人到学校看我一次。每当看到别的家长前来,我心里又何尝不想着自己的爸妈?
唯一一次,是在高考前三天这样,爸爸突然出现在我教室的窗户口,手里提了一箱六个核桃。他说快高考了,不要紧张,好好的就行。当时是吃晚饭的时间,我吃完饭回来才见着他,接着就是晚自习,便也没说多少话。但就是这样,我回到教室也不争气的哭了起来。我感动啊!那些写在日记本中抱怨父母的再多的话,在那一刻便都烟消云散了。他们,还是想着我的。
到了大学,第一学期因为刚开始,什么都要自己买,花钱便也多了些,五个月用了七千多生活费。爸爸说用多了,说别人家才一千,我其实也知道自己多用了,便也没有多说。大学里舍友朋友聚餐,社团联谊,学生会聚餐等等我都没用作解释。的确,我多用了。
可是接下来,每个月一千的生活费,别人又开始叨叨我的用度了。当从妈妈口中得知这些闲言碎语的时候我当时就哭了,哭的特别委屈。我想啊,一个女孩子,什么衣服鞋子都要自己买的女孩子,跟舍友一个月两千并且衣服费用还报销的女孩子相比,我真的特别难过。
突然间我就明白了《狗十三》里面说的话,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是怎么长大的。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这几句话,"我这是为你好","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该懂事了。”
是啊!我努力做到更好,我害怕别人说我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