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在哪篇文章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如果对某人失望,那就是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本来就不该对任何人抱有期望,我们只能以对方此刻的本貌来看他。”因为过去一年,我切实的感受了一把酸甜苦辣的婚姻,所以我把这句话记在了我的小本子上。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写的婚姻准则里,第一条就是“对于爱人和爱情,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别想控制彼此,也别想改变彼此。既然你享受了他个性优势的一面,就要承受这种个性缺陷的一面”。看了逯逯的文章,我突然觉得似乎把期待放错了位置,我心里的“放下期待”是基于“为了避免受伤、避免失望”,我时刻提醒自己的“放下期待”,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不应该是这样。有爱就会有期待,期待无处不在,就像是硬币的两面。那个“抱有期待的我”也是我的一部分,婚姻或者亲密关系中,不是不该有期待,而是如何应对期待,或者说如何表达期待。我从逯逯的文中看到了她的处理方式,把关注力放到了自己身上,其实外在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但是她变了,随之改变的还有她所处的这个亲密关系系统。
“我们对爱的理解如此不同,我的浪漫主义和他的现实主义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某一时刻是相互吸引的,在某一时刻却是分道扬镳(比如以前觉得爱人很随性,洒脱,后面又给我解读成不负责任)。但至始至终,人还是那个人。海蓝博士说过,亲密关系被卡壳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我们感受爱的方式很狭隘,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方法来爱,也用这种方式来衡量对方的爱。表达爱的方式和层面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只有你的版本。说到底,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昨天,和闺蜜聊到情绪管理,闺蜜说,每个人因为性格的不同,其实对控制情绪所做的努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两个遇到同一件让人生气的事情,我们都试着让自己不生气,我因为性格的缘故只需要30分的控制就可以调节了,你可能需要付出的是70分,但是这个事情只有你知道,别人不可能知道。所以我会试着体会付出70分的你,然后理解你的情绪。相反,有件令人开心的的事情,或者说是幸福的事情吧,你的幸福感是70分,而我只能到30分,如果让我达到70分的幸福感,真的很难。这时候,我也会试着去体会能到达70分的你,然后我发现自己的幸福感真的提高了。我觉得这个说法和表达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甚至觉得它们是相通的。我发现以前的我对爱总抱有“等靠要”的心理,我自己满足不了自己,我希望别人可以满足我。可对方不是神,他猜不出来,而我又含蓄不肯说,久之就只就变成了沟通障碍。海蓝博士说,爱人是需要教的,教ta怎么对待你,就像教孩子一样。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来对待我们,我门就应该告诉对方,教别人如何来做。我们也要学会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也要学会去发现对方表达爱的方式,多开发自己感受爱的通道哦,不是只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感受。要提醒自己,他爱你的方式有很多种,可能不是你最喜欢的哪一种,但那也是爱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