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这个问题困扰着我许久许久,直到订阅得到《通往财富自由》专栏。看到这个专栏的题目,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奇、蠢蠢欲动、带着些许怀疑和对财富的向往,最终对“财富自由”的向往战胜了怀疑。
要想达到财富自由,我们来看看会遇到什么大坑。
第一个就是“稀里糊涂凑热闹”,你能想到你最近一次凑热闹是在什么时候吗?以前是在街上,现在人们上街的欲望更少了,而是“上网”,网上的热闹更多,甚至可以给自己泡杯茶,摆好姿势再慢慢围观,各种丑闻、八卦、内幕、微博、游戏、影视。呀,谁谁谁又离婚了,呀,某知名影星出轨了,呀,万科出事了等等一切。所有做着这些事的人被称为“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这些和你有一毛钱关系吗?你说你在开拓视野、增加谈资。
第二个大坑是“急不可耐的随大流”。有句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现在的内容创业,消费升级就很流行,很时髦,可对于没有准备好的人来说,那就不叫机会,而是需要避免的大坑,没准备的人怎么会是有准备的人的对手呢?注定要失败罢,别人的大脑并不能有效的代替我们思考。
第三个大坑是“操碎了别人的心肝”,俗话说得好,“自己的稀饭还没吹冷呢就去忙着帮别人吹”。从而获得短暂的虚假成就感。现在不比以前了,以前吃饱饭都略显困难,现在温饱基本不成问题了,而想着更高的追求,创业,要注意分清创业和生意的区别,我的理解是创业是发现了这个社会存在的而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你提供一种服务或产品来满足它,这就是创业。而生意是我低价进货,然后转手高价卖出去。当别人在创业的时候身边不乏有一些人众说纷纭,不看好,唱衰之声不绝于耳。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害怕别人成功,对吗?创业等于成长,而我们大多数人早已停止了成长,却希望别人停止成长留下来陪自己,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我们最宝贵的注意力是什么?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因为时间本质上上并不属于我们,因为它不受我们一分一毫的控制。你想它快一点,它是一分一秒的走,你想它慢一点,它还是一分一秒的自顾自地走着,就像《父亲》的歌词里一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们只能和它做朋友,让它见证你的成长。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一天做着各种各样的事,却总感觉不够充实,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填满的是时间,闲置的是注意力,荒废的是成长。大师说“宏观经济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微观上才是我们能够有所作为的”,我想说的是时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能够选择的就是把注意力花费在更高价值的事物上。
金钱花了还会赚回来,注意力去了就真的一去不回了。它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可更改、不可否认、不可磨灭,因为时间的固有属性决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将凝固成历史,过后无论后悔的程度多么强烈都无济于事,于事无补。注意力是建立在时间之上的。
当我们只是在“声称”爱时,我们的爱是没有价值的,人们只是害怕孤独,以爱之名疯狂索取,就像创业只是为了享受当老板的感觉,想乘此机会大捞一笔。
什么叫财富自由?有花不完的钱吗?而更多人的理解是“钱怎么可能花不完”啊?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给我再多钱我都能给它花个精光,一分不剩。这就是没有掌握花钱的技术,赚钱是一种能力,而花钱就靠技术。我所理解的财富自由是指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卖自己的注意力。有人卖注意力就必然有人买,每个人都在卖方和买方之间不停地切换。你去买一碗美食,你就是在买厨师某个时刻的注意力,你去工作,就有人在买你的注意力。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的社会贡献率,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
现在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的获取看似更简单粗暴了,动动手指就可以有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可真的是这样吗?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答案是否定的。现代比之古代只是知识的传播更广和更容易,获得的难度系数大大降低,而理解、运用、消化的难度却从来没变。我们阅读,我们听讲,我们上课,我们讨论等等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成长和改善生活。可仅仅是阅读和听讲还远远不够,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更加重要,一环扣一环,而不是人类祖先和后代所幻想的一劳永逸,应该是一死永逸吧,行动之后还要加上长期和坚持,也许就是一辈子(七年)或者更长……
成功只是一种短暂的状态,而成长永恒。摒弃终点思维,而选择里程碑式思维。
小结: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注意力>时间>金钱。浪费注意力的三个大坑,稀里糊涂凑热闹,急不可耐的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财富自由就是为了不在为生活必需而出卖自己的注意力。获得知识,理解并且运用,改善生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