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十个基本要诀之五:每个行为必有其正面的动机

中原焦点团队王春雨学习分享第313天(2022.1.10星期一)

每个人都为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求而做事情。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有其意识不到的意义,也就是说是有意义的,但是他不懂得,也没有能力说出来,因为这些意义是深层的心理活动。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孩子的潜意识有很多程序,要确保在每一种情况下给他最佳选择、最好的做法,虽然潜意识有时候会欠缺周详。

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行为与动机分开,我们可以不接受一个人的行为,但是不能不接受其背后的动机,否则会使孩子跟家长对着干,让家长的引导变得无效。孩子的行为的本质有错,或者效果不好,我们应该加以否定,但孩子总是不断地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肯定他这样做的动机。

接受一个人行事的动机,便能接受这个人,因而可以引导他改变行为。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方法,这是最容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选用的做法未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情绪给孩子的力量或者方向,动机维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