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学生时代,老师要求写作文时,我最常使用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式思考模式。
即便一个作文的命题,让我觉得很陌生,当我使用这样的套路进行三段式模式思考之后,基本上都能把握题意,写出一遍符合要求的作文。
到了工作中,遇到新任务,套用这个三段式思考模式来解决问题。简单的问题,通常都能迎刃而解;复杂的事情,除了运用三段式思考模式,再多沟通交流,多方寻求合作,也不会很难实现。
四书之中有《大学》,它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如今的“大学”,更广泛被世人知晓,不是因为四书中有它,而是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场所更广泛的被知悉。生活在其中,学习在其中的学子们被一个名词涵盖,我们称之为——大学生。
尚未走上社会的群体中,大学生无疑是最接近社会的一群人,在大学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为走上社会做准备。准备什么?为什么准备?怎么准备?这时大学生应该在走上社会之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大学之道 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一书,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这本书在开篇不久,就用一个“老教授讲课的听课者反应各一”的案例来提醒我们思考:“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一定要深入地思考一下,我们到底为什么工作?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我以为,这便是三段式思考模式的第二问。
而接下来,我们需要提出并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怎么做?
大学,是为了让我们做能大用的人。为了让我们能在生命层面饱满茁壮地成长,学以致用,做时代需要的人才。作者在《大学之道 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中,揭示了大学生职业成长的实质——心灵成长,并给出了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的六堂课。
第1堂课,讲:“为什么而工作?”
这堂课讲得是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首要意义在于:生存。在此基础上的维护生命的尊严。
工作的第二层意义,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一个职场人士来说,价格就在于为他人创造价格、提供服务时,产生的自我价值。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我付出了多少,付出的越多,产生的自我价值才越高。
工作的第三层意义,在于:生命的升华。
稻盛和夫认为:劳动的价值在于战胜欲望,磨练精神,创造人性。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奉献,赢得世人尊敬的往往不是富人,而是在各行各业专注、奉献的普通人。如果大学生毕业后,能经受职场的磨练和洗礼,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就能像时传祥、张秉贵、李素丽一样,借助职场完成人生升华。
第2堂课,讲:“如何选择职业?”
从第一个层面讲,《周易》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果一个人选择善业,一定会发达;反之,一个人如果与人为害,以后一定会有麻烦。要想有长久的福报,就要从事“善“业。
择业从第二个层面讲,是要看的长远:看行业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国家的导向,文明的进程。
第3堂课,讲:“孝道,把人立起来的根基“。
要做事,先做人,做人从哪里开始?《围炉夜话》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做人就从孝道开始,人生的许多问题自然就能找到答案。
父母对子女有十重大恩,贯穿生命的始终。自我有记忆时起,就时时感受父母对我的恩惠。
小时候,遇到下雨天,父亲把我背在背上,将我拢在大大伞下,任凭雨水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摆,只有趴在他背上的我是干燥的。
中学时,注校的我没到周末回家的时候,都能品尝到餐桌上丰盛而美味的菜肴,三个人的家,总是五六道菜,双亲还总是把盘子里最精华的部分往我碗里夹。
有了孩子以后,我也在雨天背过孩子,也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慢慢回味到,父母几十年来给我的恩赐,才学会用妈妈的心去理解父母的做法。渐渐学会简朴,了解到平平淡淡才是真。
当我有意识地回馈父母,他们的面颊多了丰润的笑容,家庭更加团结。我的心态更加健康,面对压力和责任更有担当。
第4堂课,讲:“利他,职业成长的法则“。
成功源于成长,成长源于坚持。
成长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德的成长,服务他人能力的提升是为德的成长;一个是才的成长,带着服务他人的精神去学习专业,将来用这个专业服务他人。
要坚持则需要有目标,有目标才有持续的成长。
郭蓓在《胜任未来》一书中倡导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她的建议是:要不断地跟据人生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处境,来重新设计人生,设定目标。并且,这种设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所以,即便现在觉得没有目标也不可怕,想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父母、伴侣、孩子需要什么,想想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自然就能找到目标了。我们的目标的出发点,往往都是利他。这样的目标,更有意义。
第5堂课,讲:“礼,与世界相处的秘密“。
“礼多人不怪”、“挥掌不打笑脸人”,这些都听说过吧?
古人云:礼不可废。礼貌、礼仪在这个世界上无疑处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懂礼的人,比不懂礼的人,更容易或得他人的好感,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怎样才算有“礼”呢?
语言方面:懂得倾听,别人说话时耐心听别人说;言语要谦虚,谦受益满招损;
行为方面:懂得表达感恩,凡是你感恩的,你将得到更多;少与人争执,不逞强,更不要嘲笑别人;懂得礼让,想着别人,别人也会想着你。
着装方面:注意外表,着装得体,按身份和场合去穿着。
第6堂课,讲:“为什么要读经典?“
有一个大学生问中科院的一位院士:”我们年轻人,怎么才能成功?“这位院士回答的很简单,就四个字:”请多读书。“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读书的重要。
书籍是人类社会是实践和智慧的总结,读书使人进步。我们不但要多读书,既然花了时间去读,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年轻的时候,我们价值观可能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经典好书是经由古人时代筛选和传承的经典,现在社会上推崇国学,正是希望通过经典,来帮助我们形成关于人生正确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人坚定的脚步,一定来自坚定的内心。有志向的人,必然坚定地朝着目标迈进。
大学生如果能掌握本书的精髓——这六堂课相关的知识,确定人生目标,谋定而后动,更容易在走上社会之后,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