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成大事者:才情是光,坚韧是路

翻开史书,那些被记住的“立大志者”,从来不是单靠“天赋”一路开挂的幸运儿。就像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世人只叹他笔底生风、字字珠玑,却少有人知,他为练出一手好字,曾把一池清水染成墨色,连走路时都在衣襟上比划笔画,日复一日,才让“书圣”之名穿越千年。这恰是对“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最生动的注解——才情是照亮前路的光,而坚韧,才是能一步步走到光里的路。

苏轼的一生,更是把“坚韧”二字写得淋漓尽致。他本有惊世之才,二十出头便名动京城,可人生下半场,却接连遭遇贬谪,从繁华的京城到偏远的黄州、惠州,甚至到了“食无肉、病无药”的儋州。换作旁人,或许早已消沉度日,可苏轼偏不。在黄州,他开垦东坡,自酿美酒,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惠州,他种荔枝、修水利,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没有坚韧的性子,再高的才情,也会在人生的风雨里折戟沉沙,正是这份“打不倒、压不垮”的韧劲,才让他的文字与精神,至今仍能温暖人心。

再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从青年立志“修正本草谬误”,到晚年完成这部巨著,整整花了二十七年。这二十七年里,他踏遍名山大川,亲尝百草,哪怕多次遭遇中毒、迷路,哪怕面对旁人的质疑与嘲讽,也从未停下脚步。他的才情,是能分辨百草药性、写下精准注解的学识;而他的坚韧,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明知前路艰难仍不放弃的决心。若是少了这份坚韧,即便他有再高的医学天赋,《本草纲目》也不过是一个未完成的梦想。

其实从来没有“天生的成功者”,那些能立大志、成大事的人,或许起点有天赋加持,但能走得远、走得稳,靠的全是“熬得住”的韧劲。才情让他们有了“想做事”的底气,而坚韧让他们有了“做成事”的毅力。就像一颗种子,才情是它破土而出的力量,而坚韧是它在风雨中扎根生长、终成大树的勇气。唯有二者兼具,才能在时光里沉淀,在岁月中闪光,活成真正的“立大志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