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火神君 四火战记 2022-08-27 22:30 发表
孔庙和国子监,虽听其名,但一直未睹真颜,直到今天。
孔庙是元、明、清三代国家举行祭孔典礼的场所。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年),后经明、清两代的增建和修葺,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在孔庙西侧,二者紧邻,构成“左庙右学”之制。
一入国子监街,两旁的树木,以及在树木丛中的国子监牌坊,让人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孔庙门前的下马碑,显出孔庙应有的地位。
从孔庙大门进去,左右两侧石碑林立,在震撼之余,才发现石碑上刻的,是元、明、清三代进士的名字和籍贯。石碑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在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广场,七百多年的古树让人大开眼界,从元至今,他们一直伫立。仿佛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与他们无关。在广场上,有一些大小一致的亭子,亭子里的石碑,驮在一个似龟非龟的背上。现在才知道,它是龙的第六子赑屃,好负重,所以常用在石碑下。
大成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屋上脊兽九个,仅次于故宫太和殿,其规格之高,不言而喻。屋上脊兽分别为,正梁上的螭吻,传说为龙第九子,因其口润嗓燥,好望喜吞,有消除火灾之意;螭吻背上一把扇形的剑,具有镇压螭吻以及辟邪之意。其余脊兽有仙人、跑兽、垂兽;跑兽又可分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具有象征威严、美观、以及消灾避祸之意。
大成殿东西两配殿,均为孔子生平以及儒家思想的展厅。在了解孔子生平和阅读《论语》后去观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孔庙往西,便到了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穿过太学门,以及琉璃牌坊,便可看见国子监的主体建筑,辟雍。周遭环形水池,殿内有皇帝讲学用的所有物品。皇帝在辟雍的讲学,称为“临雍讲学”,记录最高时,其听学人数达到三千多人,这样的场景,不可想象。
辟雍北面的彝伦堂,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在辟雍两侧,是生员们学习的地方,从南到北,表示学习的程度逐渐升高,总体学完的时间,大概在四年左右,和现在的大学基本无异。现东侧改为科举制度的展厅,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
儒学的盛行,离不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导,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直到今天,儒学对我们的生活,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觉得似有夸张之嫌,但儒学中积极的思想,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