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秦武王上台后,和张仪不对付,张仪便想着跑路。最后还是回到了故地魏国,在成为魏相一年后,染病去世。那么,他是怎么从秦国脱身,在魏国相位上,又发生了些什么故事呢?
自译部分
公元前310年,张仪跟秦武王说:“我在一天,必须给秦国谋划一天。只要我把山东形势搅的天翻地覆,您就可以得到大片领土。我听说齐王特别怨恨我,我在秦国的话,齐国便会攻击秦。所以我请命去魏国,齐国就会转移目标,攻击魏国。在齐魏交战时,两国兵士必不能脱身,您乘机伐韩,入三川之地,挟天子,拿到天下地图户籍,王业成矣。”秦王应允。齐王果然攻击魏国。魏王恐慌之极。
张仪说:“大王别害怕,看我怎么让齐国罢兵。”于是聘请楚国的人假冒使节,晋见齐王,说:“哎呀,大王,您怎么靠这种手段加强张仪在秦国的声望。”齐王有些懵圈,:“怎么这么说?”这名使节说:“张仪离开秦国,肯定是与秦王谋划好的,让齐、魏相击从而乘机取三川之地。现在您果然中了圈套,攻击魏国,让自己国力疲惫,又背上攻击盟友的恶名,这不是更加让秦王信任张仪吗?”齐王于是撤兵回家。
张仪相魏一年左右,去世。
读书笔记
1、张仪是个机灵鬼,在他去世前的这篇故事里,更是把张仪的谋略水平托向了高潮。张仪是典型的借力打力之人,这种迂回的,直击要害,看到问题实质的本领,不得不让我们敬仰。
抛去自己的荣华富贵,张仪一生中有两个理想,第一个理想,便是我们熟知的促成连横阵营。第二个,就是在秦伐蜀和这时一直提出的,要尊王(也可称作挟天子,看怎么理解)拿全国户籍和地图资料,这真的是一个伟大的王业构想,是站在上层建筑中思考问题,摆脱了诸侯的局限狭隘发展观。我觉得,后世刘邦集团进入秦都时,他们的智谋团一定是受到了此等启发。
2、本文中张仪的一句话便解决了两个危机,可谓虚实结合的案例及危机公关典范。这句话的实质是揣摩了秦王、齐王两个人的心理,同样的一句话,让一个高兴一个恐惧,产生了不同的后果,并让张仪功成身退。知识分子的嘴就是最快的刀,捅的分毫不差,佩服。
3、魏国的没落。沿着资治通鉴的记录一路走来,我们可以说见证了魏国的兴衰,三家分晋后,魏国是作为一个中原最强诸侯国的存在,魏文侯、吴起在时,魏国国力强盛,那时真是想打哪个打哪个。随着秦国的侵扰及魏惠王在位时几场战争的实力,魏国实力急剧下降。
同为齐国侵扰,庞涓那时,打完赵国,还要回身跟齐国死磕。而到了现在,齐军压境,魏王只能唯唯诺诺担惊受怕,可惜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