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父母要去养老院,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这是《奇葩说》近期最催人泪下、直戳痛点的一个主题,马薇薇直指人心的论点还在我的心里一遍遍回放。
老人就像孩子一样,甚至比孩子还固执挑剔闹人,我们可以把父母送到养老院,那里有专业的看护人员,给老人更科学的照顾,但这未必是他们想要的。因为他们在这里看不到关心,看不到爱护,看不到陪伴,只能看到冷冰冰的金钱。
况且对于一般的中产家庭来说,背负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无法送父母去最好的养老院,只能去一般的最常见的,一天按时三餐,参加一些小的活动,日复一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两个选择:
如果选择与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可能会因为生活琐事天天吵架拌嘴,争争吵吵地和他们过一辈子,但等他们离开的那一天,我们可以和父母说:“你们这一辈子对得起我,我这一辈子,也对得起你们。”
如果选择把父母送去养老院,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意愿过自己的生活,安心享受二人世界或三人世界,周末有空去看看父母。但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就会后悔,为什么只是因为一些细小琐事,就离开了他们。
02
如果父母要去养老院,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反对,坚决反对。
当然,我并不是执意要不遵从父母的意愿,违背他们的想法。
如果父母想去养老院,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去养老院是父母的意愿和想法。
那为什么我们不想想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因为他们被忽视,他们感受不到关心,老人和孩子是一样的,总是希望时刻都被别人关注着,当不能满足的时候,便会想方设法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时候他们说想去养老院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可能他们并不是真的想去养老院,他们觉得如果我提出这个需求,孩子们可能就会意识到是不是平时对他们不够关心,陪他们的时间太少。
可能他们是真的想去养老院了,因为那里至少还有人说说话,唠唠嗑,至少比整天一个人待在家里来得好。
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理由,也可能是借口。比如,工作太忙没时间,每天起早贪黑,一天忙完回来疲惫不堪;他们还是原来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有很多事情跟他们说了,他们不但不会理解,反而还会一直唠唠叨叨,吵吵闹闹,那还不如不说。
扪心自问,真的忙到挤不出一点时间,真的父母不可理喻到一句话都不能说,当然不是。
不要等到父母要去养老院的年纪,才匆匆忙忙做决定,从现在开始,多和他们沟通,多陪陪他们,便不会有那么多生活琐事的争吵,也就不会有去养老院这一说。
03
今天妈妈一个朋友的儿子结婚,昨天晚上她就跟我说,明天要我陪她一起过去,我明显感觉现在她不愿意一个人出去,想要我能陪着她一起。
吃完饭,我说我们去逛街吧,她真的很开心,像孩子一样,马上说好呀好呀。其实那一瞬间我心里是酸酸的,她真的老了。
大学四年,一直在外地,说实话,那时候我从来没觉得我不在家,爸爸妈妈会不习惯,会觉得心里空空的。直到有一次我从学校回来,家里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妈妈说,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和你爸爸很不愿意跟大家在一起吃饭,因为他们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只有我们两个人孤零零的。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但没想到竟然会让爸妈产生这样的想法。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没有太多的叛逆,按部就班地走着一般家庭的孩子该走的路,上学、毕业、工作,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毕业后回来工作,每天从家里进进出出。我算是跟父母没有太多的隔阂,而且现在常年跟他们待在一起,他们尚且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更何况是常年工作在外的人。
04
父母,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称呼。从听到孩子喊出第一声“爸爸”“妈妈”,内心欣喜激动,与此同时带来的还有更多的责任感。
我们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对别人很好,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足以见得父母对孩子的真心与爱意。
昨天,一个朋友带着她女儿去参加了一场亲子读书会,听到冰心奶奶写给母亲的诗句,她泪如雨下。
在冰心的笔下,母亲是春光,她的膝上和怀里,是孩子避风的港湾。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年幼时,父母是我们的庇护所,是我们的依赖;成年后,我们是父母的庇护所,是他们的依赖。
但当父母日渐老去,头发花白,步履蹒跚,多一声轻声细语的问候,多一句嘘寒问暖的关心,多一点常在左右的陪伴。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才是最大的悲痛和悔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