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困惑于一个人爱着另一个人但苦于无果而不爱了。当时我怎么也不理解,为什么爱一个人,爱着、单相思着就不爱了。现在想来自己是不知道如何定义爱。少女总怀春,翻着童话故事,看着青春偶像剧,闷着被子读言情,从小到大谁不幻想白马王子,有匪君子?
不过,人各有异,幻想也不尽相同,不是看到什么主角,就会把他装进梦里。有人期望帅气多金、温润如玉,一定还要对自己钟情不二。民间也流传,谈恋爱要帅气多金,谈婚姻要老实靠谱。后者现在多是讽刺贬义。我以前欣赏哪位主角呢?
看过的电视,翻过的书,还有言情小说都是不计其数。不得不提的是,有了对象后,我对言情基本没感情了。文笔,歪曲历史等因素已经令人难以看下去,更别说“言情”不能引起共鸣了。再喜欢的言情主角都不会让我对现实恋爱有同样期待。大家心里明白,调侃而已。
言情写的是虚拟的,电视也是编剧编的,演员演的。但是,当我看萧清羽的时候,即使知道这是主角人设,还是很喜欢。不是会读书就有一颗玲珑心,不是遇见爱就会勇敢爱,不是爱了就要轰轰烈烈。
言归正传,初中时候,我为别人改变所爱感到无望。大学时候,在丁玲的文章中翻到瞿秋白曾经与王剑虹如何相识相知相爱,琴瑟和鸣,吟诗作对,到了她死去,瞿秋白又和已经成婚的杨之华成就“秋白之华”的才情浪漫。我和丁玲一样感到愤怒,使得我探求,发现了瞿秋白著名的《多余的话》。
“从我的一生,也许可以得到一个教训:要磨练自己,要有非常巨大的毅力,去克服一切种种“异己的”意识以至最微细的“异己的”情感,然后才能从“异己的”阶级里完全跳出来,而在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里站稳自己的脚步。否则,不免是“捉住了老鸦在树上做窝”,不免是一出滑稽剧。”
这一段话,我曾经抄写过很多遍。因为瞿秋白的这不多余的《多余的话》,我总不能现在还在冥思苦想他为什么又娶了杨之华?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烙印,所有的靠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去体会,后人去幻想。不过,研究历史人物,想这些都是很可笑。
我想这些不是表现我本身有多清高,我只是没有一个爱的定义。大家都欣羨一生一世一双人,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总是很哲学。
很久没这么晚不睡,思绪像杂草,摇啊摇,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我知道你肯定会醒。我只想写出我脑子里的思绪。但是你还是知道我在想什么吗?